【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关汉卿第二章王实甫及其《西厢记》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第四章宋元南戏第五章元代散曲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城市经济的繁荣为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民族压迫使元代文学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3、文士落魄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创作。4、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质朴刚健、酣畅自然的文学风格。“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元代文学特点: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中国戏曲发展经历:原始歌舞——“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南北方戏剧圈:(一)(前期)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二)(后期)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二)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三)演员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简称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可省略)小知识: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可省略)小知识:北曲: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独白)、带白(唱中夹白)、背白(旁白)等;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第一章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汉卿——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的莎士比亚(郭沫若语)。关汉卿(1225?-1302?),字汉卿,号已斋叟。其籍贯大致有三种说法:大都(今北京)人;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人;河北安国县人。“金之遗民”。“前辈”作家。散曲[大德歌]。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元•熊自得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明•臧晋叔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贾仲明《凌波仙》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人物:葛彪、王老汉、王婆婆、王婆婆的三个儿子。“以情不以理”。宣扬贤妇孝子。《鲁斋郎》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人物:鲁斋郎、银匠李四、孔目(州府衙门中的秘书)张圭、包拯鱼齐即从《蝴蝶梦》和《鲁斋郎》的剧情,可以看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即便如包拯这样的清官,要秉公执法,惩凶除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措施,这也正是人民大众对清官的希望。(二)爱情剧:以《望江亭》、《救风尘》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人物:赵盼儿周舍宋引章安秀实喜剧赵盼儿的人物形象:侠女、侠士,大智大勇,头脑非常清醒。《望江亭》人物: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喜剧。凭借一个弱女子的大智大勇去战胜一种强势的力量。谭记儿:老练、机智、勇敢、泼辣、不畏强权《望江亭》、《救风尘》: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三)历史剧: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单刀会》、《西蜀梦》: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窦娥冤《窦娥冤》人物:窦娥窦天章蔡婆赛卢医张驴儿父子桃杌太守伟大悲剧:窦娥的愿望之一:用今生受苦修来世;愿望之二:希望官府执法公正。窦娥的愿望,在元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实现,因此窦娥之死,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价值,而不仅仅是人生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窦娥的悲剧形象:性格发展第一阶段:忍受阶段;性格发展第二阶段:抗争阶段;性格发展第三阶段:觉醒阶段。“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悲剧冲突:窦娥和张驴儿的冲突:张驴儿逻辑。窦娥跟官府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桃杌太守最后居然升官了。《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三桩誓愿鬼魂复仇)2、结构上,详略得当,冲突尖锐。3、语言上,声情并茂、本色自然。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四)戏剧语言本色当行。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剧作家心目中的典范人物:“小汉卿”(高文秀)。“蛮子汉卿”(沈和甫)。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王实甫(?—1324前),(作为戏曲家的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出入勾栏,熟悉官妓们演员们的生活,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曲。作杂剧14种,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杂剧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贾仲明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明•朱权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金圣叹《第六才子书》一、《西厢记》的故事流变《西厢记》的故事流变(1):故事源头:元稹《莺莺传》(《会真记》);故事的结局:始乱终弃。《西厢记》的故事流变(2):故事的转变:《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主题:才子配佳人。“董西厢”对《莺莺传》改造:矛盾冲突的改变;故事结局的改变;人物性格的改变;强化了红娘、老夫人的作用。小知识:诸宫调: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西厢记》的故事流变(3):故事的定型:元杂剧《西厢记》(“王西厢”);故事的主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把讲唱文学改造成了大型杂剧;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性格更鲜明;红娘的地位更加重要。二、《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一本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三、《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主线)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辅线):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四、《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1、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2、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3、拷红四两拨千斤;4、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五、《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反封建性(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六、《西厢记》的人物形象:莺莺: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闹简,赖简。张生: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西厢记长亭送别《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二)优美的戏剧语言: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七、《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折多角色主唱(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西厢记》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王实甫《西厢记》,曹雪芹《红楼梦》。(“中国古典文艺中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