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学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研究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到1949年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及创作成就的学科。它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程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3、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三)课程要求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力,能够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四)课程学时本课程上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五)教学手段与方法1、讲授与讨论。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讨论一些难点、焦点和学科前沿的问题。2、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考试或考查,其形式多样化。4、注重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及时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六)考核方式:课堂作业、讨论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考试卷面70%,平时30%。)2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编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8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教学目的]“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教学重点]1、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轨;2、新文学团体不同特点[教学难点]胡适的文学理论[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绪论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通常指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三十余年间的文学历史。二、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的特点(一)中国现代文学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是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的人民的文学。(二)“五四”先驱者在坚持文学社会使命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特性能。(三)现代作家同时吮吸着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双重的历史营养。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一、“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阵地,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等,宣扬个性解放、自由平等;提倡白话;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二、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三、文学革命取得重大实绩第三节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二、主要的新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社等。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文学理论建设的拓展清晰地呈现为:是在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概念下,为白话作出重新定位;是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是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第二章鲁迅(一)3[教学目的]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2、认识《呐喊》与《彷徨》的杰出成就3、《野草》与《朝花夕拾》的一般解读◆[教学重点]《呐喊》与《彷徨》思想和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野草》与《朝花夕拾》的解读[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第一节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一、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1881—1918)二、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918——1927)《呐喊》;《彷徨》;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的青年们,因为倡导革命文学而与鲁迅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三、共产主义战士(1927——1936)(一)文学活动9本杂文集、1本小说集(《故事新编》)。(二)政治活动1、社会组织:2、与共产党的关系:第二节《呐喊》与《彷徨》一、《呐喊》作品选讲二、《彷徨》作品选讲三、“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要注意鲁迅小说中常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四、“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第三节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一、鲁迅的创作思想及对阿Q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二、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农民,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4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方法,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妄的精神胜利之中。第一是妄自尊大;第二是自轻自贱,甚至以作践、痛打自己来转败为胜;第三是欺凌弱者;第四是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第五是健忘。三、《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的批判与讽刺的特色;卓越的语言艺术。第四节《野草》与《朝花夕拾》一、“独语体”的散文《野草》:其风格可以用“独语”来概括。二、“闲话风”的散文《朝花夕拾》:其风格为“闲话风”,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直、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作业:1、读鲁迅的两个小说集,写一篇“我看……”(可以指人,指作品,指思想或艺术等等)2、带着问题看鲁迅的散文诗第三章小说(一)[教学目的]1、“问题小说”形成及衰落的原因2、乡土小说的成就3、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教学重点]郁达夫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创作[教学难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线索[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时期小说转型有多种原因:社会变改的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和西洋小说的影响。第二节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首先,它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其次,与当时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第三,“问题小说”还受了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二、冰心、王统照的创作1、冰心:最早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小说里有哲学”,“借小说发表自己的思想”52、王统照:《沉思》:纯洁美丽的琼逸事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三、人生派写实小说:叶绍钧的创作叶绍钧的小说常常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他写得最好的,就是小市民和具有小市民习性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第三节: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特点:首先是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其次,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第三,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第四,其地方色彩主要是通过各地风俗习惯的描绘而表现出来。第四节“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一、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沉沦》等(一)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二)人物:“生则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零余者”、“多余人”形象。(三)艺术特色:自我表现的主观性,激情化,感染力。二、郁达夫30年代以前小说的基本特征:强烈的主观抒情,大胆的自我暴露,零余者的形象系列。郁达夫30年代以后小说的变化:以《迟桂花》为例,不仅完美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心灵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的转化。三、庐隐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色(一)庐隐小说的基本特色1、笼罩在愁云惨雾中五四青年群体;2、对妇女命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3、强烈而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色1、复数主人公“我们”:叛逆之爱的精神同盟;2、话语空缺:“……”难言的隐秘心理;3、爱情神话:情人之爱与母女之爱的两全之策。四、许地山的主观叙事小说:《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春桃形象:她原为财主出身,但后来沦落为捡破烂换取灯儿的劳动妇女。在性格上,她蔑视夫权,坦率豁达,在两个男人之间她处于主导地位。作业:61、“问题小说”的兴盛与衰落2、分析郁达夫《沉沦》或某一篇“自叙传”抒情小说3、庐隐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点4、试析许地山《春桃》的春桃形象第四章郭沫若[教学目的]1、郭沫若的思想发展2、《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教学重点]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教学难点]《女神》的思想艺术与现代大学生的距离[教学方法]讲析和示范朗读相结合第一节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一、郭沫若简介二、郭沫若思想发展1、泛神论思想2、浪漫主义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第二节《女神》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一、思想内容:《女神》对封建藩篱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表现了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以及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二、艺术特色:《女神》以诗体改革的精神,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创造,呈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三、局限:1、简单的把浪漫主义与革命文学对立起来;2、艺术上的模仿,生活不足第三节其它创作一、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二、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一)、前期历史剧创作:《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二)40年代的历史剧:《屈原》1、概述:7(1)用历史来影射当时的爱国力量与妥协投降派的斗争(2)艺术成就:(1)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2)壮美的悲剧精神(3)激越的浪漫主义诗情作业:1、《女神》的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特征2、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第五章新诗(一)[教学目的]1、“五四”新诗运动2、前期新月派3、早期象征派诗歌◆[教学重点]前期新月派[教学难点]李金发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分析[教学方法]讲析第一节早期白话诗一、新诗的诞生:以胡适和周作人的诗作为代表。二、胡适的《尝试集》艺术特色:明白清楚的语言,自由解放的诗体,平实冲淡的意境。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一)“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冯雪峰等人诗歌中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二)“小诗体”: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第二节新诗的“规范化”一、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理智节制情感”;新诗格律化:三美。二、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一)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死水》符合三美理论。(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再别康桥》艺术成就上:1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2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8第三节早期象征派诗歌一、“纯诗”概念的提出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和创造社后期三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崛起于中国诗坛。二、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弃妇》和《有感》李金发的诗歌特点:内容:多是伤春悲秋,哀风叹雨,充满消极厌世,抑郁凄凉的愁苦情绪和颓废色彩。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寄托等手法,营造出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境。“远取譬”与“省略法”的思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作业:1、前期新月派诗歌成就2、初期象征诗歌的文学史意义第六章散文(一)[教学目的]周作人与朱自清的散文◆[教学重点]朱自清的散文[教学难点]周作人散文[教学方法]自学及作业考察第一节周作人散文一、现代散文的建立与发展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倡导幽默、雍容、漂亮、缜密的艺术性散文二、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1、“浮燥凌厉”2、“冲淡平和”第二节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醇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作业:1、什么是“美文”2、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9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七章戏剧(一)[教学目的]1、认识早期话剧的雏形特征2、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教学重点]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教学难点]话剧的初期发展[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及丁西林的创作一、话剧的萌芽、诞生:现代话剧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萌芽诞生的,和我国传统的戏曲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戏剧表演体系:文明戏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