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本章主要内容1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234规模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workablecompetition),所以,有效竞争是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与“马歇尔困境”(Marshall’sdilemma)密切相关。在马歇尔看来,规模经济和垄断就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困境”。一、马歇尔困境与有效竞争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马歇尔困境”(Marshall’sdilemma)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在他看来,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经济学原理》和“马歇尔困境”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互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协调点是合理界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其协调目标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所发挥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二、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一)对前人有效竞争标准的评价195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森(E.S.Mason)分别从市场结构和市场效果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两个有效竞争的标准:1.市场结构标准;2.市场效果标准。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Sosnick)提出了以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来概括的、包含15个方面内容的有效竞争标准。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二)对有效竞争标准的探讨在研究有效竞争标准时,应重视以下几个原则: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竞争成本竞争收益竞争效益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有效竞争必须要求竞争效益大于1,至于竞争效益具体要达到多大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竞争,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各国各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问题,至少它为有效竞争规定了一个最低限。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可用图13—1表示:图13—1市场竞争和竞争收益、成本的关系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竞争收益或成本竞争收益曲线竞争成本曲线OD1D0D23.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规模经济“让步”的最低限就是要保证特定产业内的企业规模不低于最小经济规模。而市场竞争度“让步”的量低限则是要保证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由此,有效竞争状态不是一种点状态,而是一种区域状态。如图13—2: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图13-2有效竞争的区域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适度规模适度竞争有效竞争三、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在总体上保证整个产业既能实现规模经济,又不失竞争活力。因此,政府可分别采用以下两大类政策:一是抑制过度竞争以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二是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的反垄断政策。这通常被称为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一、规模经济政策的适用性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这一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措施是:促进产业内现有企业联合或兼并,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组织大规模生产体系,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进入壁垒,抑制小规模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二、规模经济政策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旨在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构成。(一)企业兼并政策企业兼并是指企业间的吸收合并,其结果减少了产业内企业的数量,扩大了现存企业的规模。因而,它是政府用来抑制企业间过度竞争,形成大规模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二)企业联合政策企业联合可分为建立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和组织企业集团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以业务为纽带,一般不涉及资产关系的企业联合,而后者是以资产和业务两重纽带所形成的企业联合。无论是哪一种企业联合,都有利于把企业竞争从无序引向有序,把分散引向集中,把过度竞争变为适度竞争,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三)经济规模政策它通过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新企业不得进入产业;而对于产业内原有规模偏小的企业则要求通过企业兼并或企业联合等方式扩大其规模。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四)直接管制政策在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为消除资本主义经济中在社会基础设施部门(金融、运输、通讯、公共事业等)中易出现的自然垄断及过度竞争弊端,而在价格、进入、退出、合并、投资、财务会计、事业计划等方面对企业决策活动进行直接干预的行为。直接管制政策主要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五)中小企业政策一国政府在制定中小企业政策时,不仅要根据特定国家的经济发达状况,更要依据不同产业的特征而定。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参见吴加顺、朱永亮:《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兼论国家在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角色与作用》,《经济问题》2003年第5期。第二节规模经济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一、反垄断政策的适用性反垄断政策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相当高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第三节反垄断政策二、反垄断政策的对象(一)垄断的基本类型1.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第三节反垄断政策2.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3.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第三节反垄断政策在目前体制转轨阶段,中国的反垄断主要就是反行政垄断。——参见王俊豪等:《中国垄断性产业的行政垄断及其管制政策》,《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2期。第三节反垄断政策行政垄断的巨大危害(二)反垄断政策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存在的经济垄断是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其垄断危害十分明显,主要有:第三节反垄断政策(1)抑制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2)损害消费者的利益。(3)不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垄断的危害是反垄断的基本理由,因此,经济垄断是我们讨论的反垄断政策的对象。第三节反垄断政策三、两类反垄断政策根据反垄断政策的导向,可将反垄断政策分为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这两类反垄断政策。第三节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实施第三节反垄断政策(一)反垄断结构政策它是通过控制产业集中度,以调整有可能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结构的政策。(二)反垄断行为政策它是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其垄断力量,以限制和排斥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实行控制的政策。第三节反垄断政策(三)两类反垄断政策的差别反垄断结构政策与反垄断行为政策之间的主要差别是:1.理论基础不同2.政策重点不同3.制裁手段不同第三节反垄断政策在反垄断政策实践中,往往将上述两种政策结合起来,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就总体上而言,鉴于反垄断结构政策存在这些明显的缺陷,理论界和反垄断部门更强调反垄断行为政策。第三节反垄断政策四、反垄断政策的基本内容尽管各国反垄断政策及其具体执法体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主要有:(一)禁止限制竞争协议限制竞争协议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主体以协议、决议或者其它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第三节反垄断政策电信网通签署全面停止竞争协议第三节反垄断政策协议主要内容:双方停止在非主导区域的所有项目投资:传统固话用户,大灵通、小灵通等无线市话用户,宽带用户,呼叫中心等所有类型客户;停止在对方领域发展新的公众用户:非主导方在各本地网不再增加新的端局号;非主导方在各省不再增加新的IP地址段;停止在对方区域停止发展新政企客户(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的某种特定产品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具有主导地位,使其他企业处于从属、被动的状况。(三)控制兼并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家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家企业。第三节反垄断政策一、反映产业特征的四个基本指标从有效竞争角度看,最能反映产业特征的基本指标是企业规模经济、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这四个变量的不同组合使各个产业呈现出千姿百态、或大或小的特征。第四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二、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性为了在特定产业实现有效竞争,政府应根据具体产业的基本特征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即在分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既能较充分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保持竞争活力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尽可能实现有效竞争。以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不仅因产业而异,而且,应当随产业的发展而适时地作必要的调整。第四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见教材294-296页,讨论:1.20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2.出现案例中的情况后,政府应如何调整汽车产业组织政策,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3.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中国汽车产业组织中的作用,其主要外部条件是什么?第四节产业组织政策的动态性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政策的失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