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金陵凤凰台》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课《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李白的著名诗句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因权贵的谗悔,被排挤出京。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璘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璘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存诗九百余首,有《李太白集》。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李白诗歌内容《古风》59首是其代表作品。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鲜明地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表现了他对权奸当道、国运濒危的忧虑。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企图杀敌报国,收复两京,“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不衰。在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未平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临终歌》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到非常遗憾,把自己比作“中天摧折”的大鹏鸟。2、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象,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3)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朴素优美的语言李白诗歌艺术特点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寻李白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丈,欲大有作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写作背景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无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作罢。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当时写了一首《鹦鹉洲》。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体裁:格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流行朝代:唐朝、宋朝代表诗人:崔颢、李白、杜甫、李商隐、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律诗的诗体格律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词格律中的名称。平就是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就是仄声,不平就是仄,也就是指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诗歌的平仄关于凤凰台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诗句解释】首联: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六朝繁华盛世不再,只有自然永恒。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诗句解释】【诗句解释】颔联:吴国昔日繁华的宫殿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六朝相继灭亡,具体写:“凤去台空”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晋代衣冠心情:吊古而伤今→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吊古→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伤今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诗句解释】颈联: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三山半落青天外,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半落:若隐若现地耸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因有三峰相连而得名。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而得名。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诗句解释】尾联:浮云总是遮蔽日月,我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隐喻深意,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总为浮云能蔽日,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长安不见使人愁。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长安:借指朝廷。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意在思君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意在忧国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世说新语》: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不见长安思路、主旨:前四句凭吊历史;后四句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情怀。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主旨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旨尤为深远。有的说气魄略逊崔诗。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1)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2)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3)全诗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诗歌的艺术特点比较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二诗,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A.内容上的异同B.结构上的异同C.语言上的异同D.表现手法上的异同E.风格上的异同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