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2012学年第2学期—2013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教学论授课专业:教育技术学授课班级:2010级4班主讲教师:李芳芳所属院系部: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教育技术教研室教材名称:信息技术教学论出版社、版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25日陇东学院课程教案(首页)院系部: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教研室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代码课程所属专业教育技术学总学时54学分3讲授学时54实践学时0实验学时0授课专业教育技术学授课班级2010级4班教室逸夫楼419任课教师李芳芳职称讲师课标分析本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着力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立足于体现教师引导和学习者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学习模式,注重在教材中设置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习者的专业情意,提升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教学专业素养。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为第六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具有学习教法级教法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的理论准备。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能力。教材分析《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本专科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教学准备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材料、教学心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已经准备好。陇东学院课程教案课题及课时:第1章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发展趋势(4学时)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第1周第1节教学目标:1.理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2.辨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阶段,阐明每个阶段的特点。教学要点:1.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1)信息资源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2)克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的措施。(3)信息多元化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2、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1)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2)信息素养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条件。(3)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与范围。二、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1、课程名称的变化: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2、课程目标的变化: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3、信息素养培育途径分析(1)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2)信息技术课程的隐性课程4、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启动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教学大纲、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三个阶段。5、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的理解。(1)新课程,许多问题正在探索(2)课程不断发展与变化三、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1、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分析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之一。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标准》在2003年颁布。(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6)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须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其中必须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板书设计: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课题及课时:第1章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发展趋势(4学时)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第1周第2节教学目标:3.阐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有哪些主要特点。4.说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5.阐释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要点:2.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惠顾与展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二)过程与方法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2、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1)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1)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意识是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动机信息情感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态度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的信息意识,主要包括敢用与想用两个方面,而信息情感则更加偏向于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与兴趣方面。敢用不敢用是当前信息意识与情感的主要矛盾。想用不想用反映了信息意识与情感的强度。培养积极的态度是培养信息意识情感的关键。2)信息伦理道德修养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任务。必须教育中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了解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基本要求。弄懂信息技术是用好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是高层次的信息素养。4)信息能力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系统的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2)为其他学科应用信息技术准备1)基本的信息素养的发展2)各个学科教育中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板书设计: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课题及课时:第2章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6学时)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第2周第1节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信息科学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要点:1.信息技术的学科界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2.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1、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2)技术能力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原则(3)授人以渔的原则2、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1)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设施条件(2)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馈和调节(3)学习者与教师互补的特点(4)教学内容相互独立与联系的特点3、信息技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1)教练法(2)问题解决方法(任务驱动法)(3)案例学习法(4)合作学习方法4、教练法的实施的一般过程:提出任务和注意点----动手实践,教练指导---归纳交流5、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教师提出任务---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任务,教师给以适当的帮助---交流与归纳6、案例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选择和推荐案例---组织学生研究案例(一般在课前)并进行准备---讨论研究案例(课堂)---交流与总结。7、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提出工作任务的主题与要求---组织合作小组---小组内讨论,确定具体的课题与完成方案,并且进行分工---各自按照方案进行工作,并且及时交流---小组讨论与汇总,完成任务或者作品,准备汇报---交流与评价、总结。2.2信息技术基本模块教学一教学任务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一方面包括信息、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包括对信息系统的最基本的操作能力的熟练掌握。2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各种应用软件常见的操作,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具有信息检索和获取、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集成和发布、信息交流能力。3网络应用技术教学任务4信息技术课程中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任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技能、过程和方法、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与意识情感二、教学方法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解法、提问法2、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常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归纳法3、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文化熏陶法、迁移法、任务驱动法、支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4、网络应用技术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教练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5、程序设计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教练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板书设计: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课题及课时:第2章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6学时)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第3周第1节教学目标:2.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要点:2.信息技术的学科体系。3.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概论一、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与地位1、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2、信息技术教练人员3、信息素养的培育员与评价者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任务分析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人员2、学校信息技术系统与应用的支持人员3、学校信息技术培训者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修养一、本身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1、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1)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2)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与道德问题(3)信息能力二、专业知识与能力1、先进的教学理念2、熟练的教学技能3、教学研究能力三、继续教育的意识与能力1、继续教育的意识2、继续教育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自我学习、定期培训、参与课题研究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板书设计: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课题及课时:第2章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6学时)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第3周第2节教学目标:4.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教学要点:4.信息技术与社会文化的相关性。5.信息技术的学科关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产业关系的研究意义二、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产业界定在分析两者的关系之前,首先要明晰两者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只有通过对两者内容的掌握,才有可能从中分析得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容(二)网络文化产业内涵与特点三、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一)信息技术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影响: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1.历史维度:人类信息技术的演进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50000年前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