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及发展趋势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与作用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Page1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为城市人口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居住区(residentialdistrict)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组成不仅包括住宅与相关的道路、绿地,还包括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场地和管理等内容。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区按规模大小和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工程设施,被城市街道或自然界限所包围的相对独立地区。因受公用设施合理服务半径、城市街道间距以及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居住区的合理规模一般为:人口5~6万(不少于3万)人,用地50~100公顷左右。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小区(housing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的,居住组团占地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居住300~800户,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居住小区。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区规划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此外,还有独立居住小区和独立居住组团。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水平与质量◦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安全——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居住区各功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情境沟通与交融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80年代建设的北京塔院小区,树立了新型居住区的形象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约为各类建筑面积总和的一半。人均居住面积是世界上反映居住水平的最常用指标。1989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6.6平方米,2005年为30平方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平均值)2010年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调查,总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可以解决2亿人居住。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居住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四类用地组成,这四类用地是有一个相匹配的比例关系的,其比例关系与居住区的规模级别有关,通过对大量城市居住区的调查,确定了如下的控制指标: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居住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与之配套的公共建筑用地相应增加。公共建筑用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住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水平。道路用地包括道路、停车场等,居住水平的提高使这部分用地也相应增多。根据国家规定的指标,居住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人。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从总体上看,城市居住区正在向使用功能的综合化,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和空间布局的立体化方向发展。使用功能的综合化:近年来,在国外一些居住区中心部位兴建了大型建筑综合体,在地下层中布置停车库和各种公用及服务设施,在地面以上几层中布置商业,在高层中布置办公、旅馆客房或居民住房,不但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而且为居民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服务设施的现代化:综合化是居住区在功能上的发展变化,在发生这一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现代化。除了建筑质量的提高和服务设施的完善外,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是很重要的内容,包括交通现代化、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许多方面。这些同时也是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一些内容。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居住区交通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的实现步行与车行分离,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使大部分车行道路地下化或半地下化,使机动车辆从居住区周围的快速道路口经地下道进入居住区中心和各个居住建筑组团。这样,居住区内仅为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就可以简化,宽度可以缩小,减少道路用地的比重,对于加强安全和改善环境都是有利的。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居住区交通的现代化对于大型居住区,还可将部分城市公共交通从地下引入居住区,例如地下铁道和过境的高速道路等。在居住区中心组织一个公共交通枢纽,使居民可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居住区,减小私人小汽车向城市中心区集中的程度和进入居住区的数量,此外,随着居民私人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须解决在居住建筑附近大量停车问题,利用地下停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集中供热、供冷可节能、节地,减轻空气污染并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东京新建大型居住区光丘花园,在地下机房中生产55℃的热水和5℃的冷水,用于集中空调。机房中的能源一部分来自高压电缆廊道中回收的热能,另一部分来自垃圾焚烧站生产的热能。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居住区内大量废弃物的清除与处理,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生活污水和雨水可通过集中或分散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处理,生产的中水可用于循环使用。垃圾就地处理可减少远距离和清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还可回收其中的热能。日本一些新建大型居住区都设置了垃圾管道清运系统,用压缩空气将垃圾吹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管道布置于地下管线廊道中。这些处理措施均可结合居住区地下空间来布置,是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方面。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和智能化。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居住区内增加了许多有线信息系统;除常规有线电话外,还可能有电视和有线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防灾监控系统等,一些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水平也将提高,加上电力供应的输配电系统,居住区内电缆的数量和密度将大量增加,这些电路和设施的地下化是很必要的,否则将影响居住区内的整洁和美观。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居住区现代化还应体现出安全水平的提高,建立起完善而充分的防灾抗灾系统,能够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和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实行有效的防护。因此,在居住区内按照国家规定和一定的防护标准建立地下民防工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不论是居住区的综合化还是现代化,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在开发的规模和利用的内容上都将比现在有很大的扩展,加上适当比例的高层建筑,居住区内的空间格局将进一步立体化。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北京小营居住区四区规划北京小营居住区四区规划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然而由于土地利用中的种种缺失,造成了土地资源更为紧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己减少1亿亩。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开发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节约土地,促进居住区的集约化发展增加小区绿地面积、改善小区生态环境由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把一部分对阳光、温度、环境要求不高的居住区功能放入地下。如可在住宅或中心绿地下设置地下或半地下车库,可将居住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娱乐、商业、诊所等放入地下,也可将居住区的配套公共设施如配电房、水泵房等放于地下,这样将极大的节约地面空间面积。截止去年底,上海人均绿地占有仅2.75平方米远远低于世界国际大都市人均20平方米水平。如在这些节约的地面面积上种植绿化将会大幅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减轻空气污染,促进居住区环境质量的提高改善居住区管理水平、提高居住区公共环境质量。由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使各种车辆的停放管理科学化、集中化,小区内无乱摆放的自行车和随处停放的机动车。一改原来小区内车辆摆放杂乱无章、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小区整洁、安静、郁郁葱葱,充满安详的、和融的生活气息。地下空间停放汽车可集中收集尾气,通过过滤吸收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减轻空气污染,促进居住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完善小区配套服务功能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我国,由于土地价值的昂贵,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开发居住区时,其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面积被压为最低,甚至一些必须的配套功能都被忽略了,造成居住区配套服务不完善。结果给入住居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这样做的结果也使该居住区综合环境质量降低了一个档次,最终使开发商也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一些服务配套设施放入地下,如将娱乐、商业、休闲等放入地下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可大大完善居住区配套服务功能。减轻空气污染,促进居住区环境质量的提高开发利用居住区地下空间,可使每个居民拥有的地下发展空间比现行防护标准高2~3倍,不但使居住区具备了足够的防灾能力,对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加强防灾减灾,提高居住区的安全保障水平从居住区的基本功能要求看,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必须安排在地面上,例如居住、休息、户外活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等;必须安排在地下空间,如各种公用设施和防灾设施等既可以布置在地面上,也可以安排在地下空间中,如交通、商业和服务行业、文化娱乐、医疗、老年和青少年活动、某些福利事业等。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内容,可概括为交通、公共活动、公用设施和防灾设施等四个方面。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内容地下交通设施居住区内的动态交通设施有车行道路、步行道路、立交桥等;静态交通设施有露天停车场、室内停车场、自行车棚,大型的还有地铁车站。利用建筑物地下室,楼间空地,广场等处的地下空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建造一定规模的地下停车库,不但可节省用地,还可使停车地点最大限度地接近车主住处,给生活带来高效率与便捷的服务配套。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内容地下交通设施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已经非常关注这一点,在规划指标是特别强调车位的配套问题,也给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以合肥市为例,以前的规划要求是每户0.7辆机动车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加大了对停车的配套要求,变为每户1辆的指标,这样必然会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内容地下公共活动设施过去在我国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很少附建地下室,在公共建筑用地范围内也很少开发地下空间,而少量的地下空间的利用多分散在一些多层居住建筑的地下室中;当有高层居住建筑时,又多集中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中,但是实践表明,建在这些居住建筑下的地下室,由于结构和建筑布置上的一些特殊要求,较难安排一些公共活动,以致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除高层建筑必需附建的地下室外,居住区地下室空间开发的重点应向公共建筑转移。传统的居住区的配套存在不全和大多布置在小区的地面上,这样必然要占据居住区的绿化用地,使小区的环境品质受到影响。一方面强调公共设施的全面配套;另一方面强调公共设施的地下化,把大量的土地留给绿地。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内容地下公共活动设施在居住区公共建筑中,大部分都有可能全部或部分地安排在地下空间中,主要有商业、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在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旋中,除一部分营业面积可在地下室中外,还有一些后部设施,如仓库、车库、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