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1引言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也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因此,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避免风险,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在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防止和减少风险的损失,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1.1.2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尤其是近年来发生了诸如中航油等大型企业风险管理失控事件,暴露了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等等。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面临的财务风险已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减少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损失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取得竞争优势,打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因财务风险所产生的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推动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满足企业获利的需要,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对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从而使企业以最有效率、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实现其目标和使命。1.2文献综述1.2.1国外现状国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五六十年代得到推广,到七十年代时开始迅速发展,此时也开始了动态财务风险的研究,形成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标、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美国学说和英国学说,其他各学说都是他们的分支,或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1]。美国学者通常从狭义的角度解释财务风险管理,他们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且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威廉姆斯和海·因斯提出: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目的是一致的。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生存、效益与增长以及摆脱困境,履行社会责任。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的控制。另外两位美国学者格林和塞宾则认为:财务风险管理是为了在意外损失发生后,恢复财务上的稳定性和营业上的活力对所需资源的有效利用,或以固定的费用使长期风险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而阿瑟阿姆等学者则将风险管理定义为:财务风险管理是处理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团体所面临纯粹风险的一种有组织的方法[2]。英国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则侧重于对经济的控制和处理程序方面。英国伦敦特许保险学会的财务风险管理教材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下的定义为:为了减少不确定事件的影响,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资源的计划、安排和控制。班尼斯特和鲍卡特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为: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威胁企业的生产和收益的风险所进行的识别、测定和经济的控制。迪克森则定义为: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威胁企业的生产和收益能力一切因素予以确认、评价和经济的控制[3]。1.2.2国内现状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衡量方法和管理上。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1989年北京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的“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财政部的向德伟博士在1994年发表了“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1999年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等用神经网络法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2004年财政部企业司编写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书[4],书中阐述了财务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实现这些管理思想的主要方法,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规范改制重组的运作与管理,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本文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并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及中外著作,在此基础上筛选并提炼,根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现状的研究,对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防范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的思路和有效策略。2风险管理的相关理念2.1风险的基本理论2.1.1风险的含义风险的产生源于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有限性,人类认识风险是因为风险通常与损失相联系。人们对风险的大量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关于风险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可能性与不确定性、预期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等角度进行了描述。美国学者海尼斯等认为“风险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还有学者认为风险是行为目的所不能实现的可能性,是遭受不幸或灾难的可能性等。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1901年他在其学位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威雷特简明的定义却概述了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风险被人厌恶,人们不愿其发生。20年后,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美国学者菲福尔教授提出,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他认为,所谓“风险”是可以用客观尺度衡量的事物发生的概率,而“不确定性”则是“主观之可信度”,换句话说,风险是对任何人都同样程度存在的客观事件,而不确定性则是人们对该客观事件的主观感觉和判断,风险是可以量的,而不确定性是难以计量的[5]。综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风险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风险与不确定性有所差异;(3)风险是可以被预测的。他们的研究奠定了风险理论和风险分析方法发展的基础,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英国科学发展学会一百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英国著名工业安全家MR.T.AkletZ教授指出了人类对风险的无知,他说:“事实上人们既不厌恶风险,也不热爱风险,而是对风险一所知,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种风险较高,何种风险较低。”他的发言唤起了经济学界对风险理论研究的热情。中国学者田德录认为“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它也可表述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以上所述,不论哪一种观点,他们的共性是认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给企业带来风险的根本原因。在商品经济条件卜,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就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几乎没有。因为企业的一切都由国家大包大揽,企业是一个计划执行者,实际企业的风险国家所承担。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确立,风险也伴随着出现,这就要求企业经营决策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性、收益性,而且要考虑风险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开始萌芽。但目前,我们的风险理论还不够成熟,所以借鉴西方的风险理论和经验,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克服盲目经营,是现实的要求和历史的趋势。2.1.2风险的特征风险特征是风险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外在表现,具体可概括为:(1)客观性,即风险是由超越于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2)普遍性,是指随着事物的普遍运动而产生的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3)偶然性,即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其发生是偶然的、潜在的,只有风险条件满足风险发生所需要时,风险才会爆发;(4)必然性,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风险的发生呈现出规律性、可测性,对它可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但风险条件的随机性不可改变:(5)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风险是可以转化的;(6)主观性,即人类主观认识的偏差也能够导致风险的发生;(7)相关性,人类面临的风险与其行为及决策紧密相联,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行为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同一行为者由于其决策或措施不同,也会面临不同的风险结果。2.2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2.1.1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人安全保障的目标[6]。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1)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而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数学工具,以系统论为科研法,去研究风险管理理论、组织机构、风险和风险所致损失发生的规律、控制技术和管理决策等。它是一门边缘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2)该定义指明了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单位、跨国集团和国际联合组织。(3)该定义阐明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其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每一种风险管理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各种控制技术的综合运用及优化组合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4)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效能。在决策时,期望达到上述目标,然而是否能达到,不仅决定于决策前识别、估测、评价风险是否正确,而且还取决于实施控制方案过程中的效果评价,对控制方案不断修改,使其更加切合实际。这表明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是一动态过程,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管理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2.1.2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管理效果评价的周而复始过程[7]。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风险估测,风险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根据国家所规定的安全指标或公认的安全指标,去衡量风险的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风险管理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并实施。在实务上,通常几种管理技术优化组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风险管理周期,风险管理周期是指风险管理的五个阶段,即风险识别、估测、评价、技术选择和效果评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3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3.1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3.1.1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财务杠杆率,即企业计息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值,风险越大,财务杠杆率就越高。它就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全部使用自有资金经营则不存在该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