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入门讲义-good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水学入门讲义编者按:人类一直在追求和平的环境和健康的体魄,然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却往往联系得如此紧密,大大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对于许多民族和国家的人来说,不会认为自身的健康和自己的住宅以及过世家人陵墓的方位、地势等问题有太大的关系。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也许用全息论的观点,可以做出一点勉强的解释。前言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其中包含的“风水学”更显得博大精深,为中国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像一颗灿烂的明珠,永放光芒。自古以来,人们用风水知识进行趋吉避凶、解除病苦和贫困,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选择、改变风水来实现。因此,古人总结为:风水之道“夺神功,改天命。”风水知识浩如烟海,笔者只能以所学之微不足道与各位同仁交流。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一)形势(二)理气四、罗盘的发明和应用五、风水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六、学习风水的现实意义[本帖最后由道士老六于2008-7-1201:18编辑]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风水这一名字起始于中国晋朝托名为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书》。书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在这以前人们把风水文化称为堪舆学。《玄灵修真辞典》中说:“堪舆,属传统文化方术之一,堪舆风水之术,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①天地的代称,《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②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坟地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还可理解为:堪者仰观天象,舆者俯察地气。《辞源》说:“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辞海》说:“风水。也叫堪舆。……也指相宅、相墓之法。”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理、人和之间的协和自然美。故有人又称风水学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的学问”,也有人称它为“美学”,还有人称它为“环境学”、“元素学”、“软科学”等等。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称为阳宅。风水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选择,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即理气),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摘《风水探源序》)。风水学有时还叫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称其为青乌、青乌术的等等。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座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由此可知,那时的部落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地理环境和风水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懂得居住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如半坡中间的房子朝东,围绕大房子氏族成员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现出“喜东南,厌西北”的特点,遗址四周有防御性豪沟;沟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与墓地分开(《风水探源》)。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这时的风水理论不但包括了择地,而且包括了择日,王充《论衡》中对择日的论述甚为精辟,已有了“太岁头上不敢动土”的理念。秦汉时期有关风水的专著,除《葬书》外,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还有《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这些书已被失传,今日无法找到。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母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后来果然应验。郭璞之母死后,他选地于暨阳的一块地安葬,四周全为水,有人认为地方不好,水一涨就会淹没墓地,郭璞预言以后此地大水干涸。果然过了不久,大水退去,墓四周几十里都成了上等良田,从此郭璞名声大震,后来人们因郭璞著《葬书》被推崇为风水祖师。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篡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唐代高僧一行在公元710年就提出了磁偏角的叙述。李淳风、禅师一行因此而被后世尊为风水一代宗师。唐代佛道盛行,与风水学互相渗透,尤其是道家“气”的学说,以及《易经》、太极、阴阳、八卦等理论,成为后期风水学的理论核心。新的风水理论十分繁杂,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江西派称为形势派,也叫峦头派;二是福建派称为理气派,也叫宗庙派。江西派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等名宗师,其专以山川的起止为主体。以龙、穴、砂、水、向相配为内容,杨筠松被尊奉为风水祖师,后世称其为杨救贫,名益,简称杨公。扬公是窦州人,掌灵台地理之官,金紫光禄大夫,遇黄巢起义时,窃风水禁书《玉函经》秘本逃隐民间。后来他著有《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十二杖》、《青囊奥语》等。为风水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书一直被推崇为至宝。理气派也叫理法,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考察人体与地理、气候、地极、磁波等变化的关系。之交派在实践中总结出形势为体,理气为用,体用结合的道理。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清末沈竹礽大师又著《沈氏玄空学》,对蒋公的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著述,已被尊为当今风水理论的重要经典。明清两代风水论著繁杂纷呈,伪书泛滥,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常因真伪理论的矛盾而被困惑。常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因为伪书得以盛行一时,江湖术士流行,为民间造葬行术,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腥风血雨的大悲荡。从本质上看,风水学产生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因而其理论与应用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科学的。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地理风水总括而讲,它包含形势(也叫形法)和理气两大系统。这里先谈形法,再谈理气。(一)形势形势也叫形法、峦头。它研究的是我们能够用肉眼直观的山川河流的形状和势态。认为:“气者,形之微;形者,气之著。气隐而难知,形显而易见。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化形之著于外者也。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风水探源》)。这就在抽象的“气”与自然环境具体形态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只要认真深入地观察自然形态,便可知其“气”之吉凶,推导阴阳宅之祸福,可归纳为龙、穴、砂、水、向,被称为地理五诀。这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成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决定阴阳宅的向位及布置,就是立向。所以对这四大类要素的考察和勘踏构成了风水形法的主要内容,称作“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又按地理的特点分为山龙和平洋两种概念。就论龙来讲,山龙的“龙”是指连绵不断、起伏盘旋的山峦、峰岭,亦称为“龙脉”。而对千里茫茫的大平原,被称为“平洋”地带,以江河溪流为龙脉。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以下分别作以说明。1、山龙中国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大部分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江河多为由西向东流,又是多山脉,少平原的地势形状。故古人说其特点是“天倾西北,地倾东南。”昆仑山之右边虽处中国西北,而实为世界之龙祖,故称为世界屋脊。它是地球上所有山脉的祖根。昆仑顶峰有太极、分阴阳、八方,故生八卦,然后胚生各支山脉分行世界各地。因此中国龙脉大体有三条,北方艮龙、中原震龙、南方巽龙。这三大干龙同出昆仑。分出无数的支小干龙,小干龙又分支龙、小支龙,如大树分枝一般。下面对山龙的龙、穴、砂、水及立向一一说明⑴寻龙:为什么把山脉称为龙呢?这是由山峦的特点而命名的,丘陵地带的山、岭、峰、峦一个接着一个,“山外青山楼外楼”,连绵起伏,蜿延盘旋,忽东忽西,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故名曰“龙”。经曰:“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龙者何?山之脉,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又从要使用的穴地来说,把背靠的山峰称作“入首龙”,连接入首龙的山体称龙身。寻龙也叫审龙,就是追溯审察入首龙的根蒂与行渡,溯本求源,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就龙身而言,又分上格、中格、下格三个等级。上格龙者千里迢迢,万里行程,跌宕起伏,宛若江河流动,浪淘波涌,龙身行尽,到头结穴,称千里来龙,千里结穴,而且前迎后送,左右夹护,如王候出行,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形象整肃,令人生畏。此等龙结地必出王候将相,不可等闲视之。中格龙者百里来龙百里结穴,虽然龙脉左盘右旋,也有护卫的,但因来脉行程欠远,地力不及千里来龙壮观,故称中格龙。十里来龙十里结穴,孤龙单行,无护卫,无迎送,随处结穴,即称为下格龙。但得穴暖气聚,也得小康人家,便是平民之家。龙之气脉正如高压电线,将电流源源送来,经变压送入用户,又如人体之动脉血管,将血液输送全身各细胞。上格龙之气脉必经渡峡穿账、束气、顿账、入账等驳换之后灌入穴中,故称龙脉。龙脉分祖宗山、父母山,祖宗指山脉的出处,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入首到头处。见图示。龙之宗族关系示意图:龙有九说:回龙——形势蟠迎,朝宗顾祖。如舐尾之龙,回头之虎;出洋龙——形势特达,发迹蜿延。如出林之兽,过海之船;降龙——形势耸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马开旗;生龙——形势拱辅,支节楞层。如蜈蚣爪,玉带、瓜藤;飞龙——形势翔集,奋飞悠扬。如雁腾鹰举,两翼开张,凤舞鸾翔,双翅拱抱;卧龙——形势蹲踞,安稳停蓄。如虎屯象驻牛眠犀伏;隐龙——形势磅礴,脉理淹延。如浮棑,仙掌、展诰、铺毡;腾龙——形势高远,峻险特宽。如仰天壶井,盛露金盘;领群龙——形势依随,稠众环合。如走鹿驱羊,游鱼飞鸽。大干龙结地为都市,小干龙结地为集镇,支龙为村庄。龙身气壮,人丁旺盛,龙身弱小,出人稀少,故谓之“山主人丁水主财。”比如向前有一尖耸高峰,可称为笔峰,若遇上格龙入首作穴,即出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