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畅想:本诗的主题?相思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者简介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是爱情朦胧诗的代表。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李商隐他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寂寞中死去。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力目标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情感目标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真是十分难得,分别时也是难舍难分况且又正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风凋零离别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为什么说相见难?为什么说别亦难?思考交流:赏析: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第二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这是因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仅仅写环境吗?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暗喻相思之意蜡烛暗喻相思之泪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丝”字与“思”谐音,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用来比喻什么?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比较阅读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思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杜牧诗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有何不同?杜诗中虽也用比拟,但“替人”二字,已显物是物,人是人,仅仅表达的是不忍遽(匆忙)别的轻淡惋惜。而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中寓象征,物我合一,蚕丝即情思,一样的缠绵悠长,烛泪即相思泪,一样的沉痛炽烈,表达的是虽九死犹未悔的刻骨恋情。通过比较,更能看出李诗比喻的新颖贴切、语言的凝炼、感情的深挚。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照镜,用作动词只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夜晚吟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早晨起来梳妆)的是谁?“夜吟”的又是谁?此句是男方对女方说的,还是女方对男方说的?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则直接写出男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女方对诗人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感情的深挚。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kān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情谊深厚探望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青鸟”又借指什么呢?“蓬山”(用典)形容爱人的居处相距遥远。“此去无多路”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青鸟(用典)在此借指传信的使者。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写作手法1、环境烘托2、谐音双关、比喻3、细节描写。4、用典《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比兴寄托等艺术技巧上刻意追求,导致他的诗歌典故堆砌,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过份追求词采华丽,使诗歌思想性削弱,出现华而不实的倾向。李商隐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李商隐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分量是极为重要的,他本人在我国文坛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之后的历代诗人,或多或少在诗的风格上都受到他的消极或积极影响。特别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时的爱情曲作家,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借鉴。纵观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李商隐的诗歌的独特境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形成了古代诗词婉约派的一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