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探跳远各阶段肌群用力特点作者:刘峻齐徐兴亮来源:《商情》2015年第36期【摘要】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该项目成绩的决定因素是起跳初速度,而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由四方面决定:即助跑速度及其利用率、起跳蹬伸力量和腾起的角度。由此可见,不论是助跑速度的提高还是腾起角度的增加均与力量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的分析,探索相关肌群在跳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相关肌群的在运动时的用力特点,并找出相关肌群所适应的力量训练方法以便教练员参考。【关键词】跳远力量训练初速度力量训练能发展肌肉的收缩力量、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增加肌肉收缩的的持续时间,发展这些力量素质都能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不仅仅局限在以力量为依托的体能类主导项目,在其他竞技项目中也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来说,运动中各肌群的参与情况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哪部分肌肉参与运动,然后再搞清楚该部分肌肉的工作特点,最后再找出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该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一、跳远过程中各肌群用力特点分析“专项力量”它是以某种力量为主的多种力量以某种工作方式为主的多种运动的组合。专项力量对于力量能力的需求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某发展种力量能力为优先,另一方面要求各肌肉群能协调用力。因此,探求下肢、躯干、上肢各肌群在跳远中的具体作用及用力特点是发展专项力量的首要前提。(一)跳远过程中下肢大肌群用力特点分析在跳远运动中,下肢大肌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助跑和起跳阶段。因为助跑速度和起跳蹬伸力量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助跑速度和起跳蹬伸力量均与下肢大肌群力量紧密联系着,所以探索在助跑和起跳过程中下肢大肌群的工作特点和训练规律显得尤为重要。(1)助跑阶段下肢大肌群用力特点分析。在助跑过程中,该阶段的速度是由运动员的单步动作速度所决定的,其中加快蹬地和摆动速度是提高单步动作速度的关键。下肢参与大腿后蹬和摆动的主要下肢肌肉有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它们的力量大小、收缩快慢和协调好坏决定了助跑速度的快慢。一般来说,发展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的快速力量、最大力量、爆发力是提高助跑速度的关键。龙源期刊网(2)起跳阶段下肢大肌群用力特点分析。起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助跑结束后起跳腿的着地,第二阶段为起跳腿的缓冲与身体重心的过渡,第三阶段为起跳腿的蹬伸。起跳腿的工作特点为:在着地和缓冲阶段,以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为主的髋关节伸肌群的离心工作能力能有效减小助跑速度的损失;在蹬伸阶段,以股四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的爆发力能增大腾起速度和角度。其中起跳腿在整个起跳过程中以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四头肌为主的“离心—向心”工作能力对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具有重要影响。摆动腿在工作特点为:摆动腿在起跳阶段主要起辅助作用,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制动肌群通过为起跳腿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来提高起跳效果。另外,摆动腿的快速摆动还能加速人体重心上移,减少蹬地时间。(二)跳远过程下肢小肌群力量用力特点分析在跳远运动中,下肢参与运动的小肌肉群主要是脚趾、脚掌、脚踝周围关节的肌肉群体。一方面,加强该部分肌群的训练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我国优秀跳远选手在运动损伤时大约有30%的损伤发生在踝关节、8.1%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足部。其中,周围力量薄弱是造成脚踝和脚掌两个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增强该部分力量能够提高运动效果。踝关节和趾关节作为人体发力的末端,在助跑和起跳过程中,在当人体离开地面时,该肌群中的拇长屈肌、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产生快速蹬地的力量,起到加快起跳速度的作用。另外,两个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加强,还能够支撑起跳的稳定性,提高起跳效果。(三)跳远过程中躯干部位核心肌群用力特点分析人体的“核心”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解剖位置关系将核心部位的肌肉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整体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等。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并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它们负责控制脊柱运动和方向。第二类为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等,这些肌群可以通过离心收缩控制脊柱的曲度以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在跳远运动中,核心肌群主要起直接发力、维持身体稳定性,传达上下肢力量的作用。另外,由于该部分肌群能协调其它肌肉的发力,在一定程度上该肌群能力的增强还能有效的避免其他肌群的损伤。在助跑阶段,位于身体表层的大肌肉群腰背伸肌、腹肌和伸髋肌群,能协调上下肢肌群的用力,将上下肢的蹬地和摆动有效结合,使身体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高速向前运动;在起跳阶段,腹肌和骶棘肌既能够协调上下肢肌群力量,使动作更加合理化和节省化,也能够稳定身体平衡,固定身体各环节。在腾空阶段,多种核心深层肌肉共同作用可以保证身体在空中的稳定性,使肢体在空中协调运动,减小能量消耗,表层肌肉能为上下肢的协调摆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落地阶段在下肢着地后,腹肌收缩、背肌拉伸带动上肢和躯干向前运动,使落地点更大程度的接近理论上的重心投影点。该部分深层肌肉的协调能力和表层肌肉的爆发力是训练的重点。龙源期刊网(四)跳远过程上肢肌群用力特点分析在现代短距离跑中,蹬摆力量是影响短跑速度的核心力量,蹬地力量主要是指腿的蹬伸力量,摆动力量主要是指以肩为轴和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在某起跳力量分析实验中,起跳腿在蹬伸用力过程中,总的用力值为335公斤,摆动腿提供力量为123公斤,占用力值的26.7%,若将两臂的摆动力加上去,占总力值的53.7%,由此可见,摆动力量是起跳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跳远中,向前摆臂,主要是三角肌前部和胸大肌上部肌群的作用:向后摆动主要是大圆肌和三角肌后部肌群的作用,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前臂肌起固定肘关节和加速摆振的作用。[5]其中,在助跑阶段,上肢肌群的快速摆动力量的训练最为重要。另外,在腾空过程中,双臂对维持身体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二、结论在跳远训练中,力量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下肢肌群在跳远运动中的作用最为显著。该肌群的快速力量和爆发力是训练的重点;躯干部位核心肌群和上肢肌群在运动中起辅助作用,特别上肢肌群和深层核心肌群肌肉的锻炼容易被忽视,因此上肢肌群的快速力量,深层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应该加强训练;下肢小肌群作为运动中的非主要用力环节,它的锻炼也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加强下肢小肌群周围力量训练是保证起跳稳定性和减少损伤的关键环节。因此,下肢小肌群的力量训练也应得到重视。三、建议在专项力量训练时,首先应明确不同肌群在运动中的用力特点和具体作用,然后根据用力特点再去选择适应的力量训练方法,只有对专项训练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后再去指导训练,明白训练的得与失,才能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让训练更有效率,在力量上为不断的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障。参考文献:[1]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徐勇,周宁.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运动,2009.[3]吴文生,纪再刚.谈跳远起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摆臂技术[J].科技信息,2007,(11).[4]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2010,(1).[5]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