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理论第五章目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第二节第三节附加:邓小平(1904-1997)生平简介1、出生1904年出生于四川广安2、法国求学做工阶段:(1920-1925)邓小平在法国历尽五年艰辛1922年,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厂初识马克思主义1924年,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共党员3、苏联求学阶段:(1926.1-1926年底)莫斯科中山大学旧貌4、初领国内革命阶段(1927-1933)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1929年,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5、三落三起阶段(1933-1977)第一落:1933年5月,在江西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到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第二落:1966年,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失去中共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一切职务,1969年被下放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第二起:1973年,在毛泽东的肯定下,恢复副总理职务,1975年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第三落:1975年底,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受到错误批判。1976年,被撤销一切职务。第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6、引导党的路线转折阶段(1977-1978)1977年复出后,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领导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7、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阶段(1978-1992)(二)1982年1月1日,在邓小平的肯定下,中共中央发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支持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响亮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四)1984年,在视察广东、福建后,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五)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六)1989年,领导党中央抵制住了1989年政治动乱,并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做了组织安排。(七)1990年7月11日,在国际风云变幻万千的时候,仍对外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他同加拿大前总理特罗多谈话时指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八)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针对人们对姓“资”姓“社”问题的思想困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总结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9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二)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32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3000余万人,死1000余万人,经济损失27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死5100多万人,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20世纪下半叶,经过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只有和平,才能发展。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铸剑为犁”“打结的手枪”制止战争,禁止杀戮,提倡和平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潮流。2003年2月15日千万人在全球600城市同时举行大规模反战游行和平是时代的主流,但世界仍不安宁,存在局部冲突。2011年利比亚战争2011年至今的叙利亚战争3737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01北半球发达国家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39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41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1958-1960大跃进1966---1976文化大革命1978----改革开放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1962.1.11七千人大会1964年12月21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2---19651975-1978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十年;(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错误和偏差:一是,偏离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搞清楚。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苏联照搬原初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最终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垮台。•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受到严重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什么时候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什么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有起色。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2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匈牙利至1989年罗马尼亚至1989年保加利亚至1989年波兰至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1990年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至1990年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苏联至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恩格斯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46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03曾经的深圳(小渔村)这是2008年10月9日拍摄的深圳一家银行的营业大厅。金融服务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华社发。48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03从衣食住行的变化看改革的成果改革开放成就-衣70年代80年代20世纪改革前的大锅饭现代酒店改革开放-食70年代80年代改革后改革开放-行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开放-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03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55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过程•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构建理论轮廓阶段•形成理论体系阶段•确立理论地位时期1、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重要事例:(一)拨乱反正。(二)总结历史。(三)重新确立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四)做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五)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2、构建理论轮廓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重要事例:(一)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二)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四)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3、形成理论体系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重要事例:(一)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提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鲜明地回答了多年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二)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概括。4、确立理论地位时期(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重要事例:(一)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同时,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二)1999年,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被载入宪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78年:一九七六年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内乱。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人们走上街头,欢庆胜利。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以阶级斗争为纲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发表之后准备坐牢.”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中共党员。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他特别强调这场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提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前进,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够顺利发展。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并因势利导地指引这场大讨论,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恩、列、斯、毛都没有说过“凡是”,它只能使思想僵化、实践停滞。“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自己都说过有些话他讲错了,自己也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