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二○一○年八月二十日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部署,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和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实际工作中,必须立足吉林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和富民工程,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明确工作抓手,着力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服务2业跨越计划、现代农业推进计划、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文化产业提速计划、旅游业壮大计划、金融业创新拓展计划、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等产业发展的十大计划,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分配,推动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突破。2.基本原则。——坚持“三化”统筹。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三动”并举。全面实施、协同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投资拉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加速转化、抢占高端、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坚持民生优先。坚定不移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转变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关系,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改善民生、富裕人民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动力。3——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坚持扩大内需和外需并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促进内贸发展,努力扩大外贸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更加注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更加注重节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转变方式与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统一。3.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10:50:40,支柱、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社会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0%;生态安全和环境4保护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2%。二、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4.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为重点,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监测调控体系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快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和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积极推进汽车以旧换新。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机下乡”,扩大连锁农家店信息化试点范围,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帮扶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配送经营,改善农村物流体系,提高交易质量。支持企业加大省外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提高吉林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利用省内外各种展会,加大对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及高新技术等产品宣传力度,扩大地产名优特商品销售。充分利用吉林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各类产业优势,构建吸引国内外人员的消费市场。5.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先导作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存量带动增量进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以新一轮的大投入带动吉林新一轮大发展。积极引导投资向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城乡5统筹、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倾斜,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一批转型升级工程,滚动建设若干重大项目。统筹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有效发挥地方债券作用;充分利用政府性资产,提升融资平台资信能力,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有效激活民间投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强改进投资管理,改善投资结构,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6.努力提高外经贸规模和质量。优化结构,扩大总量,努力提高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及高新产品、木制品及家具、轻工纺织五大产业扩大出口规模,形成一批出口优势产业群,促进涉外旅游、文化产业等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16个省级出口基地,支持市、县建设特色出口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开发资源、承揽工程,推动对俄、朝、蒙等国家资源合作开发。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到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73亿美元,其中出口占36%。三、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推动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变7.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以一汽为依6托,推进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市汽车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车制造基地,到2015年形成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依托吉化、吉林油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促进石化产品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型,打造双千亿总产值和千万吨产能石化产业基地。依托大成、华润生化等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强做精优势产业。推动轨道客车、光电子、医药、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努力向高端、精品、低碳、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北方医药产业基地。提升现有千万吨钢和冶金深加工基地的科技水平和市场份额。重点加快汽车化学品、汽车化工专用料、汽车橡塑零部件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间配套融合发展。积极推进50个产业链、50个产业集群、100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百强企业,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8.实施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充分利用农业、矿产和生物等优势资源,加大勘探、开发和转化力度,强化资源控制管理,加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进一步促进粮食、畜产品、林业精深加工,加大油气、油页岩、地热、煤、金属和7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深度开发人参、矿泉水、林蛙、鹿茸等吉林独特资源。9.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科学制定规划,加强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产业基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积极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碳纤维、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汽车电子、风能及太阳能利用、生物树脂、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因重组药物、现代疫苗、LED显示及照明、物联网、航空航天材料与装备等20个领域研发及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滚动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四、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推动农业大省向农村经济强省转变10.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扩大全程农机化试点范围,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实施畜牧业扩能升级六大工程,积极推进省级牧业园区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努力实现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特色化。强化质量安全控制,打造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的百万亩棚膜经济。到201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阶段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811.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粮食、牧业、林业、特产业资源优势,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推进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循环产业,推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转化增值。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现货和期货市场体系,推广连锁配送物流体系,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信息咨询等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积极创新消费维权工作,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12.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创新推广转化机制,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动植物品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村适用人才培育教育力度。以高产高效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9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信息、技术、金融等全方位服务。重点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发展集约经营,提高比较效益。五、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集群、特色、现代方向转变14.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与吉林省工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服务外包、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关系民生的餐饮、音乐、图书、健身、新媒体、心理咨询、养老、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具有吉林特10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鼓励支持服务领域业态创新,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现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