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吴败越胜和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越王勾践】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这首诗是李白南游吴越时写的,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讨论问题:•1、请发挥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展现了哪些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析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1、请发挥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展现了哪些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前三句两句展现了破吴战士凯旋归来皇宫如花宫女簇拥越王的画面。(展开联想)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第四句展现的是眼前景昔日繁荣之地唯有鹧鸪飞来飞去,“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对比关系,昔日热闹繁华之景与今日此地“惟有鹧鸪飞”的凄凉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艺术手法: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了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常用怀古诗手法;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联想与想象常用手法•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故•联想与想象比较阅读:《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比较阅读: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阅读拓展1:石头城(今为南京市)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问题1: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诗的措词作简要分析。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当初这里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不禁引人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问题2:分析诗歌主旨。诗歌主旨: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