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说课鄱阳二中朱小英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二、教法学法的选择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四、教学成效的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学情状况分析3教学目标的确定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教材处理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是:理解互斥事件概念,掌握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为以后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和n次独立重复试验做好铺垫,因此这节课有着深化知识层面,拓展能力范围的作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教学内容的分析2学生状况分析2学情状况分析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学习了古典概型的概率。在这节课中主要是研究怎样从一些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来推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使学生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根据概率加法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求知欲.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与集合中相关概念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内容的分析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会用相应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教材中直接引用了前面课文中有关质量盘的例题,再对互斥事件进行讲解,因为质量盘的例题不直观,这样做会加大学生理解互斥事件的难度.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生活实例掷骰子事件出发,逐步导出互斥事件,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很轻松的理解互斥事件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5教材的处理二、教法学法的选择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发现法1教法比较法图象法2学法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3掌握方法、适当延展4归纳小结、形成能力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本阶段通过研究掷骰子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明确本课我们要研究和学习的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设计意图:请同学做试验,让其他同学观察结果,使每个人都亲身参与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质量.掷一枚骰子,A=出现1点,B=出现3点,C=出现5点,D=出现1点或3点,E=出现奇数点,F=出现偶数点问题:事件A与B,A与C,B与C能不能同时发生?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设计意图:通过趁胜追击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关于“不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的思考,设计的目的就是根据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一步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注意力,从而再给出互斥事件的概念.A与D有什么关系?能不能同时发生?是互斥事件吗?A与E有什么关系?能不能同时发生?是互斥事件吗?B与D呢?C与D呢?B与E呢?C与E呢?D与E呢?趁胜追击事件D包含A和B两种情况,可以简单的记为D=A+B规定A+B发生则表示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包括3种情况).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设计意图:为了下面求互斥事件和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作好铺垫.A与B是互斥事件,且D=A+BP(A+B)与P(A)+P(B)有什么关系?P(E)与P(A)+P(B)+P(C)有什么关系?P(E)与P(F)有什么关系?1实验导入、引入概念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归纳互斥和事件的加法公式并将之推广.导出对立事件的概念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借助图象直观感知加深概念理性认识ABAP(A+B)=P(A)+P(B)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由骰子情景过渡到数学情景,探索知识,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从集合的图形迁移到互斥事件,经历类比、归纳、提升的探究过程,加深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本质的认识.三、教学过程的设计1某小组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从中任选3名同学参加辩论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若是,则判断它们是否是对立事件。(1)至少有1名女生与全是女生(2)至少有1名女生与全是男生.设计意图:借用集合的韦恩图来辨别,归纳出(1)当且仅当事件A交事件B为空集时,A、B才是互斥事件(2)当且仅当A交B为空集且A并B为全集时,A、B才是对立事件.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三、教学过程的设计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是1/3,甲获胜的概率是1/2.求:(1)甲不输的概率(2)乙获胜的概率(3)乙不输的概率.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三、教学过程的设计3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A=出现1点,B=出现的点数小于3,那P(A+B)=P(A)+P(B)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反思的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找出问题的错误原因在于不满足互斥事件这个条件,再次使得学生明白只有互斥事件和事件才能用公式P(A+B)=P(A)+P(B).2归纳探索、提升认知三、教学过程的设计3掌握方法、适当延展本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例题和练习的思考交流、分析讲解和反思小结,使学生掌握稍微复杂的概率求法.同时对“正难则反”方法做适当延展.设计意图:对于复杂问题,学生更容易混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这种情况下从集合的角度搞清楚B、CD之间的包含或对立关系,通过图象直观形象的呈现,就能轻易的使得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使学生产生更浓的兴趣.三、教学过程的设计3掌握方法、适当延展某战士射击一次,设中靶的概率为0.95,令事件A为“射击一次,中靶”求(1)A巴的概率是多少?(2)若事件B(环数大于5)的概率是0.75,那么事件C(环数小于6)的概率是多少?事件D(环数大于0且小于6)的概率是多少?三、教学过程的设计4归纳小结、形成能力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深化对概率几种方法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三、教学过程的设计4归纳小结、形成能力知识层面方法层面学习反思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分类讨论正难则反关键是不重不漏四、教学成效的反思教学中四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层层递进,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探究,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掷骰子问题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带领学生进入对互斥事件的思考和研究之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延伸的目的.而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体现了现代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结束语各位专家、评委,本节课在概念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而逐步把握概念的实质内涵,深入理解概念.鄱阳二中朱小英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