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表达技巧鉴赏之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二、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鉴赏诗歌的描写方式:2、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效果:①是形象更加丰满②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更加淋漓尽致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意境,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方法类别: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互衬表达效果:静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形象生动。判断方法: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类。②把握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表达效果:“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举例说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4、白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表达效果:①可使语言更加简洁②写景,使内涵更显突出③写人,使人物更加活灵活现④写事物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增加真实感,最有效地给读者留下再创作的思考空间。5、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表达效果:①能够精当刻画人物形象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②能够表达真情实感③可以反映丰富的内容,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④含蓄隽永,意在言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表达效果:不讲究含蓄委婉,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易打动人心。•举例说明:•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怎一个愁字了得•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1、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表达效果:①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的作用。②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情景关系:•①乐景衬乐情②哀景衬哀情•③乐景衬哀情④哀景衬乐情•乐景衬乐情•①《独步江畔寻花》诗中的“花满溪”、•“压枝低”、“时时舞”、“恰恰啼”写的就是色彩明丽的乐景,表现了诗人愉悦舒畅的心情。•②《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莺争”“燕啄”“乱花”“浅草”“绿杨”,从动态到色彩,写出了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象,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哀景衬哀情•①《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这萧瑟的秋景抒发了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无尽感慨。②《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乐景衬哀情①《绝句》江碧马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是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②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哀景衬乐情•①《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借片云、夜月、落日、秋风这些萧瑟之景来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豪情。3、托物言志(象征)•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牡丹”象征富丽;•“菊”象征高洁•“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4、咏史抒怀•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记叙议论•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描写内容:所见、所闻、所感表达方式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说明白描、细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用典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间接抒情:交融、触景生情)•咏史抒情•托物言志表达技巧鉴赏——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3、虚实结合(联想想象)4、动静结合(与表达方式中的抒情和描写方式重复交叉)5、衬托6、抑扬结合7、象征8、悬念9、对比10、用典11、渲染(烘托)12、赋比兴、13、以小见大等。5、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婀娜多姿、随风飘扬的柳条,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例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6、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7、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①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诗人以“冷鳞、萤、村店月、灯”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写出了夜深还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了游子归家心切。•②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我自己新酿造的米酒还未过滤,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8、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对象表现某种观念和思想感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有某种相似点(神)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舍己为人、奉献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相思③橄榄枝——和平9、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1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1、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