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8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开篇的话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重新崭露头角,现在私营经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经济,并继续发展。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允许私有经济发展,当初何必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有无必要?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主要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依据并阐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论、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教学难点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01chapter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第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视频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1949年的毛泽东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年的毛泽东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191949195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份。建国初期的纺织工厂•(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上述五种主要经济成分可归结为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具体表现在:领导地位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1949年毛泽东、宋庆龄等在政协会议主席台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在经济、政治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资本主义因素。“各革命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还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但资产阶级文化、封建主义腐朽文化仍然广泛存在。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经济成分与阶级力量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主要矛盾76%第二阶段: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毒”行为的工商业户82%99%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民族资产阶级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国家?24结论•第一,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第二,就其整体而言,过渡时期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第三,此时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把新中国成立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不矛盾。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因为就其实质和发展的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农户的19.55%。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区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工业资本比重500人以上工厂比重手工性质的工厂20%0.1%80%70%10人以下工厂比重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之一: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当时预计的过渡时间大约10年、15年或20年。2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设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之二: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理由: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和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之三:1952年国庆节,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列宁认为,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中国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