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电网公司安徽歙县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安徽省电力公司2010年7月2国家电网公司安徽歙县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前言: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们的用电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用电需求进入更高层次,广大农村电力供需矛盾加剧,农村低电压现象不断涌现。而电网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低电压治理的综合整治系统措施欠缺,急需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治理农村低电压,确保“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顺利推展。第一部分:农村“低电压”基本情况一、农村“低电压”客户情况1.电网状况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部,是安徽省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徽文化的中心。全县土地面积2122平方公里,80%以上为山区,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1000米以上的山峰近20座。全县辖28个乡镇,288个行政村,16.63万户,人口约50万人。其中农村占14.82万户,约45万人。歙县供电公司电网的供电范围为歙县全境。供电能力:供电区域内共有110kV变电站2座,主变总容量为391.5MVA,35kV变电站9座,主变15台总容量为84.70MVA。徐村站、城关站和郑村站为双电源供电,其余站为单电源供电;35kV输电线路13条共117.221km。2009年底歙县35kV电网容载比为1.62、线路平均负载率近50%。2009年歙县10kV线路共有54条,总长度为1525.576km,其中绝缘线路10条,总长度为82.1675km,歙县共有10/0.4kV配变2092台,总容量为221.665MVA。其中专用变用户738台,容量为122.095MVA;公用变1354台,容量99.57MVA,公用变中S7型配变79台,容量为4.07MVA,占公用变容量的5.83%,100kVA及以上配变575台,容量为138.455MVA(包括专变)。调压能力:有载调压主变13台,容量为72.7MVA,无载调压主变2台,容量为8.0MVA。10千伏线路调压器暂未安装。配电变压器均为无载调压变压器,档位按3档配置,调压范围为-2.5%-+2.5%。无功补偿能力:110千伏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7800千乏,无功配置为主变总容量的8.52%;35千伏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为8300千乏,总无功配置为主变总容量的9.8%,其中自动补偿容量1800千乏,占无功补偿容量的21.69%;100千伏安以上公用配变装设无功补偿容量13463千乏,其中自动无功补偿容量12365千乏,占比91.84%;100千伏安以下公用配变中,有1327台配变装设无功补偿容量7056千乏,占比19.08%;有18条10千伏线路装设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占比33.33%。主要指标:2009年,歙县供电公司最大供电负荷56.22MW,平均负荷43.94MW,负荷率78.44%。实现供电量2.9097亿kwh,同比增4长15.65%;售电量2.6638亿kwh,同比增长15.70%;综合线损率8.4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中高压线损率4.39%%,低压线损率7.96%;综合电压合格率98.83%,其中,A类98.765%,B类98.38%,C类98.858%,D类97.52%。2.农网供电特点歙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历史悠久,不仅是国礼徽茶黄山毛峰的原产地,也是我省出口茶主要基地,曾是全国历史上最大的产茶县。其它主要特产有山核桃、山茱萸、菊花等。2005~2009年以来,歙县的经济发展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9年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12.8%。歙县属皖南山区,“人口多、分布广、管理难、任务重、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是歙县电力管理的特点。歙县用电量特点:以第二产业的用电量最大,以2009年为例,第二产业用电量达到了全县用电量的58.14%,其次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是30.27%,第三产业13.78%,第一产业1.98%。居民生活的用电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用电量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歙县城乡人民生活用电中人均用电从2004年的75.711kWh/(人.年)逐年递增,到2009年达到154.347kWh/(人.年),年均增长率为20.75%,增长幅度很快。但是由于农村人口过多,使得社会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仍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步推进,人均用电水平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53.农村“低电压”现象分析农村“低电压”现象具有动态性、季节性和复杂性特点。截止2010年上半年,全县共有56个行政村,5390户农村低压用户存在不同性质的“低电压”现象。涉及王村、郑村、武阳、桂林、杞梓里5个35千伏变电站,绍濂128线、森村126线、小川153线、岔口154线、璜蔚164线、三阳198线计6条10千伏线路,所带的56台配变和140条出线(其中58条低压出线低电压问题突出)。从低电压台区的分布看,低电压主要集中在杞梓里、金川、小川、溪头、大谷运、街源等茶叶、菊花加工基地;从低电压台区比率和用户比率看,歙县低电压台区占总台区数比率为4.02%,低电压用户所占比率3.24%,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低电压现象主要集中在台区的末端,由于歙县的特殊地形,而台区末端往往只有很少量的用户且居住分散。二、农村“低电压”监测方式和严重程度1.农村“低电压”监测的方式方法目前,在公司电网范围共安装设置电压监测点98个。从变电站10千伏母线、10千伏出线、380伏、220伏几个层次安装电压监测仪,达到了每个乡镇均有监测点。其中A类9个,B类3个,C类6个,D类80个(其中农村75个)。在春季和秋季特别是茶叶、菊花收获等用电高峰季节,采用现场逐相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确定是否为低电压,但工作量较大。62.农村“低电压”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客户投诉和电压实测,对低电压终端用户发生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见下表:终端“低电压”用户统计表低电压原因198V-185V185-175V175-165V165V以下台区用户数台区用户数台区用户数台区用户数过负荷2153216355564352供电半径长4452644633216261线径细5525664241396971三相不平衡1852324合计121215161575121016161584图表分析如下:农村个别低电压台区的居民端电压最低只有170伏,用户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多数反映为日光灯不亮,尤其是农户的茶叶杀青机、揉捻机及菊花的烘焙机不能正常使用等等,影响农村用户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三、农村“低电压”发生的特点和时段通过对历年低电压的情况进行分析,歙县农村地区“低电压”发生主要特点是:1.偏远地区“低电压”。由于歙县地处山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造成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出现“低电压”现象。2.农特产品加工季节“低电压”。歙县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较好,每年茶叶、菊花、笋干、山核桃等农特产品加工季节,用电负荷突增,造成配变容量不够,形成新的“低电压”点。3.部分电网基础薄弱。由于资金限制,历史上电网投资主体不一,建设水平低,尤其是原有的农村电管站承建的线路线径细、老化和供电能力不足现象突出,加剧了“低电压”发生。4.迎峰度夏时期“低电压”。在每年6月20日至9月30日迎峰度夏期间,随着各类用电负荷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低电压”更为集中,主要表现在6月20日~30日,7月15日~26日两波高温时段。5.高峰时段“低电压”。近几年来,歙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许多企业进驻农村地区,原有线路供电能力受限,造成居民端电压不稳,主要集中在每天的7:00~8:00、10:00~11:30、18:30~21:00时三个时间段内。220V用户典型日电压曲线如下图:8农村典型日电压曲线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电压值(V)220V用户季节性农产品加工典型日电压曲线如下图:四、农村“低电压”投诉情况1.投诉情况:2009年歙县共发生低电压投诉13次,2010年1-6月发生26次。投诉点主要分布在歙县边远农村农产品加工和负荷密度地区,用电特点以农户制茶、烘培菊花等单相电动机加工为主,投诉时间主要分布在春茶4-5月和秋菊花10-11月份,中午和晚用电高季节性农产品加工典型日电压曲线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电压值(V)9峰时段,投诉人群主要以农产品自加工农户类型为主。分布地点主要在距离电源点较远的山区及主要产茶、菊区和部分负荷增长快速区。歙县“低电压”投诉点地理位置分布图如下:2.反映的问题:主要为电压不稳定、电动机无法启动、日光灯不亮、家用电器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投诉方式多为用户打电话到95598系统或直接到供电所反映,也有个别用户直接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3.投诉处理情况:接到投诉后,公司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进行测量,摸清情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尽量加以解决。对短时期难以根本解决的用户,全力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电压的严重情况,也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公司员工耐心细致的工作及采取积极解决办法10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的电力需求压力。第二部分: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一、管理层面原因分析1.电压监测手段和方法不足,电压监测点不全面,使得对配变台区的电压分析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变电站母线、配变分接头和低压用户侧电压,没有建立有效联调管理机制。变电站主变有载调压、无功投切不及时,影响末端电压质量,造成“低电压”用户161户,占比2.99%。3.配变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调整配变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对配变档位及时调整(配变档位大多数都处于二档),使低电压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低电压”用户65户,占比1.2%。4.对“低电压”用户用电性质情况掌握不全面,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负荷发展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时造成配变过负荷,对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称和引导不得力,没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低电压”用户83户,占比1.54%。5.供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巡视检查不到位,存在隐患缺陷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线路损耗大、压降大。6.对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够细致,大量单相负荷无序使用,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设备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影响电压质量,造成“低电压”用户109户,占总低电压户数2.02%。7.需求侧管理协调机制不畅。在家电下乡、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11下,农民需要向富裕的目标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因需求侧管理复杂性,还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对于茶叶、菊花等由政府实行补贴农产品加工机械所产生的季节性负荷没有有效的调峰措施。在如何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工措施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农民增收节支省电的方法不够,还需联合当地政府,扩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二、技术层面原因分析1.调压能力不足。存在低电压现象5个变电站中,武阳变电站1#主变和桂林变电站2#主变还为无载调压主变,需要进行有载调压主变改造。配变分接头调压范围基本为±2.5%,当季节性高峰负荷到来时的,台区对低电压的调压幅度不够。供金川、小川主产茶区的武阳变电站和杞梓里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曲线图如下:可以看出,武阳站在晚高峰的19:00时,母线最低电压仅为9.92千伏。峰谷变化率达9.2%。12可以看出,杞梓里站在6:00~8:00,10:00~11:00,19:00~21:00三个时间段内,母线最低电压仅为9.86千伏。峰谷变化率达8.7%。2.无功补偿能力不足。存在低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