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成果模版教学基本信息题目《桥》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内容《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陈丽勤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葛口小学1.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人们在山洪来临时都惊慌的涌向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老汉为了让村民安全过桥,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桥边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2.学情分析语文课主要是学习语言,“桥”一课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不会很吃力,可以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放肆、狞笑、豹子、拥戴、清瘦、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一个村子里,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她和村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桥。2、集体读课题。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检查你们的读音,请看屏幕。(个人读,男女全班)3、读音没问题,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洪水老汉三、创设情景,感受山洪的凶猛。导语:一连下了几天的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可怕的黎明。(播放洪水视频)看完问,你看到了什么?1、请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山洪,暴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写上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生读出)(播放雨声音效)1、你感受到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呢?。谁来做做泼水,倒水的样子。(抽一个学生做做)感受得真不错,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中。(2个人读、集体读)2、请看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第二句,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下得猛。)3、画出还有哪些句子(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1、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抽生说(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咆哮,野马狂奔势不可当)重点理解:咆哮(形容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图片出示,这就是洪水咆哮,势不可当图)3、谁来读出这种体会。(指名2个读,然后师引读。)是呀,那洪水滚滚而来——读那洪水滚滚而来,淹没了田地,庄稼——读那洪水滚滚而来,淹没了田地,庄稼,淹没了村庄——读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洪水非常猛,在路面上汹涌着)5、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狂魔乱舞)请带着这种感受读。(男生读女生读)(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知道?(1、2组读3、4组读)(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1、你又有何感受?你怎么知道?放肆什么意思?用放肆造一个句子。(抽2个学生说,同桌互说)2、肆字笔画比较多,我们来看一下。(两边都是偏旁部首,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竖。请同学们在生字本上练写一个)来,读出放肆的感觉。(抽2个人分别读,齐读)小结:雨水这么大,洪水这么猛。让我们再次感受它,请读:(读以上所学的句子)过渡句:面对这么大的雨,这么猛的洪水,村民表现如何呢?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找出村民表现的句子。(集体读)汇报;一百多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师;你知道什么?从哪些词语知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疯了似的请看疯字(这疯字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外表意,内表声。病字头表示一张床,这里表示床脚,这表示床头,这点表示人生病了躺在床上,写的时候,把它写在外面。这疯是一种病,一种精神上的病,在这里是指,人们惊慌失措(我们一起来再读这句话)过渡:同样在山洪面前,谁的表现不一样?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谈感受),他不说话,他会在想些什么呢?(然后集体读)引读:是呀,当洪水没过老汉的双腿,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当洪水齐腰,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当洪水没过老汉的胸口,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师;是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再读读这感人的语言。在音乐伴奏中集体齐读。(播放背景音乐)小结:洪水越涨越高度,情况越来越急,这位令人敬佩得像山一样,像桥一样的老汉是如何沉着指挥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味。5.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一个村子里,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她和村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桥。2、集体读课题。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检查你们的读音,请看屏幕。(个人读,男女全班)3、读音没问题,请同学们再次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洪水老汉三、创设情景,感受山洪的凶猛。导语:一连下了几天的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可怕的黎明。(播放洪水视频)看完问,你看到了什么?1、请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山洪,暴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写上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生读出)(播放雨声音效)1、你感受到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呢?。谁来做做泼水,倒水的样子。(抽一个学生做做)感受得真不错,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中。(2个人读、集体读)2、请看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第二句,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下得猛。)3、画出还有哪些句子(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1、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抽生说(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咆哮,野马狂奔势不可当)重点理解:咆哮(形容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图片出示,这就是洪水咆哮,势不可当图)3、谁来读出这种体会。(指名2个读,然后师引读。)是呀,那洪水滚滚而来——读7.教学反思那洪水滚滚而来,淹没了田地,庄稼——读那洪水滚滚而来,淹没了田地,庄稼,淹没了村庄——读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洪水非常猛,在路面上汹涌着)5、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狂魔乱舞)请带着这种感受读。(男生读女生读)(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知道?(1、2组读3、4组读)(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1、你又有何感受?你怎么知道?放肆什么意思?用放肆造一个句子。(抽2个学生说,同桌互说)2、肆字笔画比较多,我们来看一下。(两边都是偏旁部首,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竖。请同学们在生字本上练写一个)来,读出放肆的感觉。(抽2个人分别读,齐读)小结:雨水这么大,洪水这么猛。让我们再次感受它,请读:(读以上所学的句子)过渡句:面对这么大的雨,这么猛的洪水,村民表现如何呢?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找出村民表现的句子。(集体读)汇报;一百多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师;你知道什么?从哪些词语知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疯了似的请看疯字(这疯字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外表意,内表声。病字头表示一张床,这里表示床脚,这表示床头,这点表示人生病了躺在床上,写的时候,把它写在外面。这疯是一种病,一种精神上的病,在这里是指,人们惊慌失措(我们一起来再读这句话)过渡:同样在山洪面前,谁的表现不一样?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谈感受),他不说话,他会在想些什么呢?(然后集体读)引读:是呀,当洪水没过老汉的双腿,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当洪水齐腰,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当洪水没过老汉的胸口,他可以走,但他——读像一座山。师;是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再读读这感人的语言。在音乐伴奏中集体齐读。为了让学生体验课文的情感,我一方面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来呈现情境,让学生加强对洪水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升华自我情感,感受老人舍己为人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本节课教学中,除了进行常规的字词句的讲解外,我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