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2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是因为:就国内来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发展。就国际来看,新技术革命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看,20实际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5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相信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6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及思想观念层面。它与革命一样,不仅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人们观念的深刻性、广泛性变化。就此而言,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改革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社会生活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广泛转变89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是就解放生产力而言的是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的10传统意义上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改革是由执政党发动和领导的,由本阶级群众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行动。11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正确的,不能改变。具体制度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基本制度,是指该社会形态的本质所决定、并表现该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制度。具体制度,则是由基本制度所决定和派生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体系。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这种基本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则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和科研体制等等。1314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等具体体制15把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混为一谈必然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把改革体制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度,反对对体制作任何改革。一种是把体制的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变革,使改革变成“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历史用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旦偏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就会引起社会动乱和严重危机,甚至葬送社会主义、分裂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17改革的对象: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法: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相互协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18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9“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0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23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但未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4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毛泽东说,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5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性质和特点。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解决的方法是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6第三,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一方面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另一方面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8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9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0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1第四,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评价中国过去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还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如果要,那么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着力点何在?323334一、全面深化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5全面改革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力,这就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所以是全面的改革。一、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其它领域的改革。改革是全面实行制度创新。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3637一、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我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随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81976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的协议农民签订承包合同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基层自主权入手。3940我国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是农村改革。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集体所有制。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后,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与此相适应,改革逐步推向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一、全面深化改革41位次GDP(亿$)人均GDP($)美国1142,562.7546,380.91日本250,680.5939,731.04中国内地(两岸四地)349,089.82(55,198.92)3,677.86(排名99)德国433,527.4240,874.64法国526,759.1542,747.22英国621,836.0735,334.32意大利721,182.6435,435.15巴西815,740.398,220.36西班牙914,640.4031,946.30加拿大1013,364.2739,668.622009年GDP前十位的国家42气派的中国大饭店新型“子弹头”列车动车组面世演绎时尚的西单文化广场科技机器人亮相南宁东风汽车公司铸造厂厂景华西村神舟六号安全着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43中国农村改革的步骤取消农业税4445改革得失成败用什么来衡量?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4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这一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47首要标准是生产力48综合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49最终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50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在改革开放的性质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上,要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的标准51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真理标准价值标准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52改革的社会性质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53一是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来固守的思想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二是决不可以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的、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三是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的、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四是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方向问题至关重要1.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2.国家环境的复杂性“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报告54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着眼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1.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5556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