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主讲人:王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人:王澍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三个问题:一、为什么现代教学理论转向以学生为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为本•(一)高效课堂与学生为本•(二)民主课堂与学生为本•(三)生成性课堂与学生为本三、反思与小结高效课堂与学生为本一、为什么现代教学理论转向以学生为本•(一)经典的现代教学理论及特点–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特点:这些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教学理论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的知识增长速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即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数量的知识。(二)现代教学理论的转向:学生为本•1.转向的原因–学生、知识、社会是影响教学的三大因素–教学要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什么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教学问题–案例:现在的老师最缺什么品质:“因材施教”(56.4%),“平等对待学生”(55.1%),诲人不倦(44.4%)。–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学生为本,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本。违背学生为本的表现•讲述式嘴灌•条件反射的训练•个人性表演•自学苦读,题海战术•满堂提问贯穿所有教学环节•讨论式•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合作学习•跟风式改革案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种导入方式,哪个体现为“以学生为本”•第一种:是直接告诉学生今天学习一首古诗,大家先自由朗读,问学生关于学古诗有什么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齐读,问题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关于离别的。•第二种:教师先跟学生说了一些离别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一种离别的方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为什么人类需要专门的学习•从人性的角度讲,人天生有学习的能力,即使没有外在的教,儿童也会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诸多的学习。–代际经验的传递和人类个体的晚熟使得教育成为必须•人类的教育正在受到挑战–互联网使得儿童可以自如地进入成人世界–如何对“触屏一代”进行指导学生为本的核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其实必须把这三个综合起来,备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告诉学生知识本身,而是告诉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激励学生持久地自我学习和成长。案例:道德教育如何以学生为本•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而非教师的课堂传授。•克服自己道德弱点的事件往往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效地道德教育是“我”与教师发生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而非“我们”与教师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来自:王澍、林丹.高中道德教育的调查研究——基于学生对“高中阶段影响自己道德最深刻的一件事”的分析.上海教育科研[J],2011(4)课堂教学学生为本的三个层次•“上对”–案例:“图像分割中的引入•“上好”–案例:魏书生讲《陈奂生进城》•“上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高境界的以学生为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为本高效课堂民主课堂生成课堂基本含义学生为本的体现实践策略(一)高效课堂理念与学生为本•1.高效课堂的含义•百度上说: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高效课堂的选择是先学后教,是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2.高效课堂的特征: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模式:一般模式亦称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杜郎口经验:常态模式:10+35,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的区别•“先教”指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讲给学生听,学生以识记、理解、应用等思维活动学习。“后学”则以完成作业、自己复习为主,主要针对知识学习。•“先学”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在问题分析中形成观点。“后教”在课堂里学生谈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请解释什么是惯性•理解:根据阅读的材料预测一下未来十年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应用:请用相关的生物学理论解释下列生物现象•分析:请指出下列材料中哪些表述是事实部分,哪些表述是假设部分•综合:请对“椭圆的定义”这一节进行一个教学设计•评价:选择一篇学术论文,指出其内在的逻辑架构是否合理?“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文化差异•中国的教育是先传授,再体验;因为教育内容传授的是圣人的思想和观点,圣人看得远,走一步看十步,普通人走一步看一步,所以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认定了老师比我强,很难超越。•现在的价值理念则强调人人平等,没有人更高明,是先体验,再总结,学生不认为老师比自己强,所以愿意去学习,那么先学习后教则是恰当的选择。教学过程两种方式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先教后学看书预习,形成问题。教师讲解,学生听懂。作业复习,巩固知识。先学后教看书学习,形成观点。交流点拨,发展思维。整理思想,形成认知。(二)学生为本的体现•好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好的课堂学习为前提。不管教学有多么的重要,他都替代不了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教师教学能力有多么的强,也替代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案例:黄矿岩的数学老师•案例:某高效课堂比赛视频的导课(三)高效课堂实践策略•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1)把学习和操作联系起来•依据:人的思维来源与动作。–杜威:人的观念来源于人与环境的互动。–皮亚杰:动作时人类逻辑思维的起点。•不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以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保持率为例,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或对所学东西立即加以应用90%。(DavidA.Sousa)西班牙语老师激发学生去思考语言与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会语言•西班牙语老师上第一节的时候整节课一句英语不说,全部是西班牙语,同时是手舞足蹈的,学生们就看着老师的表演,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第二节课程还是一样。•渐渐的学生发现了老师讲西班牙语的奥秘,老师讲西班牙语的时候是带手势的,他的肢体语言翻译了他的西班牙语,从这个时候开始学生们真正的进入了西班牙语的学习。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使用语言交流和表达。椭圆的定义(操作体验)•增加的问题:保持绳长不变,增大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距离能否持续增加?形成椭圆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椭圆定义的完善)•学生容易答案:椭圆逐渐变得“扁长”;可持续到细绳拉直(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绳长)为止,此时轨迹为“线段”,不能再继续拉伸,否则构不成轨迹。条件为。•再探:利用平面几何的理论解释“最后情形为什么不能构成椭圆?”(此问较难随机设置)•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理论依据,解释问题。•点评:对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凭直觉感知给椭圆下定义的方式,本案例学生亲历椭圆的生成过程,体验定义的完善过程,能提高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逐渐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2)问题解决法•学生必须要意识到一个困难•在学生意识到问题以后,必须探索着去清晰的界定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示等。•学生要对这些假设进行论证,在头脑中要想象,那些假设会带来什么样子的结果•通过活动对最可能实现他目的的提示、假设或理论加以检验。•案例:什么是文化–《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案例:幼儿园的作业:用图片方式,给爸爸妈妈准备一份节日健康晚餐菜单。孩子便会到学校图书馆,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有关的资料,打印出图片,做成菜单。而后大家在课堂上分别作演示(presentation),说明选择的理由。通过做这个项目,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健康食物的知识。(3)提炼精华•惠普公司女总裁卡莉·菲奥利娜毕业25年后,回母校斯坦福大学演讲:最难忘的一门课程。每一星期都得阅读一部有关中世纪哲学的著作,一个星期平均要读1000页。每个周末得提炼、总结成仅有2页纸的精髓。这是一种提取事物精髓,还原事物本质的综合练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4)掌握学科结构•布鲁纳: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例如,化学中的“键”、数学中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在他看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2.实现大容量课堂•第一,要尽快地切入课堂主题。•第二,要让课堂变得富有思想。•第三,要让课堂对教材有拓展。•第四,有效提问,科学引导。案例:沈嘉蔚的《北大钟声》反思•强调课堂最后几分钟是否进行了测量,学生是否都学会了既定的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指向的是书本知识。至于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些都是隐形的指标是不容易测量的。(二)民主课堂与以学生为本•1.基本含义–让每个学生都自愿参与与课堂学习,并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发展。案例:厌学是普遍的现象•一位记者的发问:每个早晨,全中国有1200万的中小学老师走进教室,有2亿的学生坐在那里等待上课,师生中有几个内心是快乐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校和上学”成了一道世界性难题,无论文化、地域还是发展阶段不同,学生都越来越不喜欢学校。《中国青年报》调查: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对某门课不喜欢,不想听”。•其中一个原因是课堂教学中处在被忽略的状态,没有教师关注他,所以厌学。民主课堂针对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发展机会•某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步骤:•第一步:自己讲解,过程中把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抛向学生,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关的知识点,或是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有少部分学生(可能是优秀生或积极生)举手表示愿意回答这一问题,教师让这部分举手的学生回答;•第三步:这些学生的答案大都正确,老师给予表扬性的反馈;如果略有偏差,教师则自己补充或纠正。•第四步:全班练习,如有不会可以询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生的收获至少有:•(1)确证了自己的理解;•(2)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产生了成就感;•(3)赢得了其他同学的赞赏;•(4)很高兴,树立了信心,学习动力更足。•形成了积极自我!•其他学生获得了什么呢?•他们会想:–我不思考没关系,反正有优秀生会思考,我只要认真听便可。–即使我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未必会相信我,如果错了,老师和同学还可能会嘲笑我,还是不举手了吧;–优秀生就是聪明,而我只是天赋普通的学生,怎样努力也是白搭,老师不关心我,同学们也看不起我,混混算了……2.学生为本: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学生只有有学习的欲望,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老师要做的是先给孩子学习的“欲望”,不是先教方法。–粗制的教学以一般学生为对象,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学生差异,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所以教学质量只维持在一般水平。–精致的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采用差异教学对策,应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三)实践策略•BarbaraSammer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对四个维度(家庭、情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作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案例:任课教师生病了•1.民主课堂首先要解决厌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