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苏海南今天围绕“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这个总的题目,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讲这么四个问题。一是简要介绍我国收入分配概况,二是重点讲一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三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四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措施。我国收入分配概况关于我国收入分配的概况主要讲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和基本框架,二是近期我国收入分配工作的新进展。第一,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和基本框架。收入分配问题是涉及到全国每个工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最重大、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可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教育是民生之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在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温总理就收入分配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特别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各方面现在也高度关注收入分配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把收入分配基本框架归纳为六个方面,就是收入分配主体、收入分配内容、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水平和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主体是城乡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目前,全国有1000多万用人单位和8亿劳动者,其中城镇劳动者有3.1亿(城镇工薪劳动者是2.5亿),农村劳动者有4.8亿(农村工薪劳动者大约有1.6亿)。收入分配内容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其中主要是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这两大块,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股份分红、其他资本收入、社会救助、社会捐赠收入、转移支付等。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股权激励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农村分配制度等。其中工资制度或薪酬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收入分配结构是劳动报酬+财产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也可以把经营收入的一部分算作劳动收入,一部分算作资产收入。现在中央讲劳动报酬存在两个比重偏低,一个是居民收入的比重偏低,一个是劳动报酬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是城镇工薪劳动者薪资福利+农民的各种劳动收入(包括农民到城里来打工,赚到的工资性收入,还有出卖农产品的收入等)+个体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收入分配水平包括收入总量、平均收入水平以及收入总量和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现在我们要解决的就是提高工薪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收入分配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大家议论最多的或者意见最大的就包括城乡分配关系、地区分配关系、行业分配关系、部门分配关系、社会群体分配关系,还有单位内部的分配关系。第二,近期我国收入分配工作概况。我们先看一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况。首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已经建立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城镇各类工薪劳动者的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福利制度以及个人所得税制度;农村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等。其次,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收入分配原则有了新的发展,提出“四个尊重、四个不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调整了原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也是一个必须的转变。其三,薪酬改革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建立了适用于公务员以级别为主、与职称相结合的直接工资制,同时事业单位也改革了工资制度,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企业继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到2009年底,已经有90.2万户企业实行了集体工资协商,签订了51.2万份工资专项协议,覆盖了6000多万人。一些城市还实行了区域行业工资机制协商,经营者比较普遍地实行了年薪制,少数企业实行了股权激励等分配形式,特别是有些公司实行了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其四,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新的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全部出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文件。原来的社会养老保险是省下分地市县,而地市和县所筹集的资金往往不能解决地市、县的养老保险资金支付需要,如果上升到省级统筹就可以调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前一年全部覆盖了,虽然全国有些地方还有困难,但毕竟从制度上全部覆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现在已有8.3亿人参加了新农合。“文化大革命”那会儿有赤脚医生,后来就没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就弱化了。这次全面推行新农合制度,覆盖8.3亿人,对于保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城乡社会救助基本建立,2007年全国农村全面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也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作。2009年农村开始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继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又一个很重要的惠农政策。其五,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全面建立并逐步健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287个城市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制度,这些对于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工资的增长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个人所得税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完善,几次提高了起征点,现在正在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缴过程中照顾家庭生活负担重的人,给一定的减免税优惠。其六,农村的分配制度也有改进。继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现在一些地方在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关于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不如干脆实行土地私有化,让农民能够通过卖土地获得一笔资金,便于他们转为市民。但这做法在印度、拉美等国家的实践证明是有问题的。印度大城市里贫民窟的规模是让人很震撼的。在孟买,贫民窟一望无边,住的都是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贫民,他们再也回不到农村去了,在城市里又没有一技之长,靠捡破烂、乞讨为生。由此可见,土地私有化这条路恐怕是走不通的,所以我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国家,在农村集体手里。其七,在新的收入分配原则的引导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了39%,四年来年均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影响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31%,四年年均实际增长6.95%,虽然跟城镇比还是慢了点,但不管怎么说生活都在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收入分配是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收入分配在我们国家主要是分配关系不合理和分配次序混乱这两方面的问题。我这里讲的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第一,分配关系不合理。我把分配关系不合理概括为“两降四大一不顺,三低一慢两并存”,下面我们分别看看其具体表现是什么。首先是“两降”。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199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是67.3%,跟同期的国际水平差不多,2005年降到54.1%,2007年再降为50.6%,12年间下降了16.7%。而同期政府企业收入比重均有提高,政府收入比重提高的最快。每年财政收入增长了30%多,至少也有25%以上,这个增长幅度比GDP的增长速度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多了。这个快有没有道理?有一段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特别1994年那会儿中央手里没钱,就有点指挥不动地方,所以进行了税制改革,增加中央可以掌握的资源,这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情况可能是有点过。据中国社科院的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到了39.7%,15年下降了13.66%。从国际上看,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一般在70%左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一般在60%左右,我国由53%降到39%,这个比例显然是太低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想方设法提高两个比重,就是基于目前存在的这样一个分配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其次是“四大”。第一“大”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1985年时城乡收入差距是1.86:1,这个差距不大,因为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起步的,所以那几年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改善幅度比较快,可之后就基本呈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虽然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央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3.3倍左右,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多方面优惠,城乡收入差距就更大。第二“大”是地区收入差距偏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差距还是有继续拉大的趋势。2008年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与居民人均收入最低的省相差15706块钱,收入值比是2.43:1。美国在20世纪初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大概是2倍,之后就一直缩小,我国这个收入差距显然是偏大的。第三“大”是行业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证券业,人均年收入17.21万元;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畜牧业,人均年收入只有10830块,两者相差近16倍,比2005年时候的7.78:1又拉大了8倍,而国际上行业收入差距最多是4倍,这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第四“大”是职业群之间包括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偏大。大家通过报道了解到的企业高管的薪酬(当然这里面不只包括年薪,还包括股权激励收益)最高是6600万,是同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2687倍,跟美国最高、最低收入差距比较接近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年薪是58.39万元,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加上股权激励收益,两者之间的差距在30倍以上。其中金融企业高管平均年薪是351万元,是金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71倍,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40.8倍。其三是“一不顺”,即组织层级之间、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层级之间的分配关系不顺,一些地方下级行政机关工资水平高于上级行政机关。北京市刚搞阳光工资“3581”的时候,中央机关是大概“2468”,现在追上来了,但跟北京市还有差别。据我了解,北京市市级机关的收入是低于区级机关的,区级机关可能又低于某些县级机关的,国际上很少有这种情况。行政机关应该参考企业薪酬水平来调整确定公务员的工资,但这种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现在由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也还可以,福利待遇不错,特别是个别地方还能分房(不论是福利分房,还是低于市场价格去购房),所以现在全国公务员考试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这种状况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其四是“三低”,即劳动密集型企业、私营企业和生产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偏低。2008年全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29229元,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行业有7个,农林牧渔的职工是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4%,住宿餐饮行业职工是68%,建筑业是75%,制造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只相当于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4%。而国际上通行惯例是,制造业应该等于甚至略高于其它行业平均工资,但我国是倒过来的,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此中国制造之所以信誉不太好,这也是原因之一。而29229这个数据一出来就在网上被骂成一片,很多人发帖留言说:我和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熟人没有一个达到29229,到底是谁的工资在上涨?钱是不是都跑到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国有单位去了?2008年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是17071元,只相当于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8%。这个数可能还有点高估了,因为这是抽样调查的,还有很多小企业、微小企业没有被包括进来。其五是“一慢”,即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2004年至2007年,劳动生产力提高了93%,但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只提高了83%,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84%。这两个数都比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速度要慢,特别是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慢。2003年至2007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比一线生产工人累计多增长了80%,这个差距不但没缩小,还在进一步拉大。劳动密集型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更慢,一些抽样调查显示,平均增长13%—15%。其六是“两并存”,即许多低岗工资偏低和某些低岗工资不低并存,相当部分高岗工资偏高与少数高岗工资不高并存,这也是中国的特有现象。第一个“并存”是说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等许多低岗职工以及某些从事一般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