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意义摘要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帮助下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也认为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教学决定了这两种能力间的互动,从而确立起现代发展式教学观。为了深入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本论文探究“最近发展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实质的理论核心是什么,也分析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延伸。对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了评价,并着重分析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关键词: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意义2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上世纪30年代初,当维果斯基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国外心理学界存在着有关这一问题的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教育发展观把教育与发展看作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认为教学只是纯粹的外部过程,去适应儿童的发展,而发展并不依赖于教学。[1]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亦有其客观事实根据。教学的确需要首先考虑儿童现在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把发展作为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仅仅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抹杀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其认知发展不可否认地存在明显差异。维果斯基从其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儿童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独立的、自发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教学,没有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儿童就无从获得社会生存所需要的高级心智功能。可见,维果斯基首先肯定了教学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肯定了“教学是儿童后天的、历史的特征之发展过程中内在必需和普遍的因素”。第二种观点以詹姆士和桑代克为代表,把教学与发展两种过程等同,认为教学既是发展,混为一谈。这一观点虽然重视了教学对儿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决定作用,但却将这种积极作用简单地归结为外部灌输与被动吸收,完全忽略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与特殊性,忽略了儿童发展的内部心理过程,忽略了从外部作用转化为儿童心理所必需的中介,也是不正确的。对此,维果斯基赞成皮亚杰的观点,即儿童的发展必然是儿童主动建构的过程与结果,绝不可以用外部教学来代替或掩盖儿童的发展。这也正是“最近发展区”概念包含的第二层基本含义,它肯定了儿童在与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地位,享有平等地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和自由,即“主动的儿童与积极的社会环境合作产生发展”。第三种观点以考夫卡为代表,折中了以上两种观点,把教学理解为一种结构性的,理性的过程,它可以为发展提供包括教学直接结果的东西。因此,教学不仅可以跟随发展,与发展齐头并进,还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起新的形成物。维果斯基对上述三种观点做了分析,他指出,第一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教学依赖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程序是可以的,但这种依赖关系不是主要的,是从属的。第二种观点虽与第一种观点有差异,但它同样认为教学无法改变发展的规律。第三种观点并未超越上述两种观点,但它毕竟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从而使它本质上有别于第一、二种的观点。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维果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教学与发展过程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正式教学造成心理的发展并创造着完全特殊的心理发展形式。这个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有关心理发展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新观点。据此,维果斯基对心理生活各个不同阶段典型的教学与发展关系作了说明。由此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要点维果斯基从他的有关心理发展的新的关系点出发,对传统儿童智力发展的心理学测3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他指出,当时流行甚广的心理测试法,仅根据儿童能否独立完成对他提出的习题,来确定他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并以此决定他今后的整个命运。这样的测试是不科学的。他强调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生的,新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新的技能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儿童今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往往有可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儿童今天只能依靠别人帮助完成的事,明天他就能独立完成。由此出发,维果斯基提出了研究儿童智力活动特点的新方法:两次测试法。该测试法第一次研究儿童独立完成习题的情况,第二次研究他在成人帮助下完成习题的情况,两次指标的差别标志着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前景。这成为儿童智力发展进行总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果斯基对“最近发展区”概念的理解主要在两点上:在儿童的发展中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学必须与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简言之,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2],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力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延伸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总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一个具体实例,最近发展区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握其两种发展水平,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扮演好“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儿童进行动态评估,对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什么水平(包括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及身心条件)适时做出准确的评价。其次,选择恰当的活动目标,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再次,当学生快达到一个层次比较高的发展水平时,教师不能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也不能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持。2、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学生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发展中的个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教师应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能独立解决,即他已经达到了什么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学生解决哪些问题时需要提示、引导、帮助,即他可能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教师只要明确了这两种水平,才能在教学中找到教学的重点,才能有的放矢。四、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评价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解释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3]首先,这个理论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4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显示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肯定了成人、同伴的影响和合作学习的影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习者潜能评估中也有非常大的贡献。它否定了静态评估,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评估的想法,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其学习潜能,促进学习者的知识获得和发展。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利弊。当然,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虽然在新维果茨基学派学者们的努力下,最近发展区理论有了一定的完善,但仍旧在很多地方无法克服先前提到的问题,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尽管对最近发展区做科学的界定和测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确度,现阶段学校很难实现对不同能力的学习者进行教育,但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习计划。总体上来说,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还是很好地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性、教师作用的主导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些远见卓识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我国目前的教学改革也有着深远而丰富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五、“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则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4]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条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现代发展式教学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然而,无论古今,人们对因材施教的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而当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来透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时,就会发现建立新型因材施教观之必要。在维果斯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5育是保守、落后的,学习依赖于发展,但是发展并不依赖于学习。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我们曾在上海的一所实验幼儿园观察过儿童摘果子的模拟游戏,孩子们各自挎着篮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跳起来采摘挂在树上的各种各样的果子,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那种愉悦是难以用语言来描绘的。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什么不引导鼓励学生“跳—跳”去达到他们最高的发展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呢?显然,传统的因材施教观应进一步发展,更新其含义。新型的因材施教观中,“材”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启发我们不仅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而且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教,从而使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而超前地发展。2、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但是对有效教学来说,通过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学习,以超过他们的现有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在维果斯基看来,学习应当被融入对日常不断产生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而教学则应当为学生提供重新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近年来,教学与课程改革中,基于“最近发展区”这一基本思想,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深层理解,从而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还提出了“问题本位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instruction)等与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相对立的学习与教学观。他们倡导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在杰斯帕系列的教学研究中为数学教学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这些课程被认为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