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四、教学媒体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投影片: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讲授新课〕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板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注:学生阅读完毕。)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投影片: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m,短豌豆约0.2~0.5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教师:补充得很及时。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请再思考第4题。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小结〕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拓展逐步深入〕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投影片: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投影片: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板书:禁止近亲结婚(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学生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阿姨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学生2:例如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出的子女中患有红绿色盲,这就是由于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色盲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出来,父母虽然正常,但均携带有致病的基因。学生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他们体内携带有致病的基因传给后代,并且后代体内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这样后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优生优育。学生4:禁止近亲结婚就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为了自己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该防止近亲结婚。(注: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爱国意识。并给予鼓励。)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色盲之外,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身上还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既有益于家庭幸福,又有益于民族兴旺。〔课堂小结〕本节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解决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如何实现控制相对性状等。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些规定。〔巩固练习〕一、看谁选得对1.豌豆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糙面的豌豆的几率是()A.15%B.75%C.0D.100%答案:C2.下列不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B.心脏病C.色盲症D.苯丙酮尿症答案:B3.如果将两株高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的情况有()A.全为高豌豆植株B.既有高豌豆植株,又有低豌豆植株C.全为低豌豆植株答案:C4.一对基因A与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A.隐性性状B.显性性状C.既可显示显性性状,又可显示隐性性状答案:B二、思考问答题5.一对夫妇视觉均正常,而生出的女儿则患有色盲,这是为什么?答案:这对夫妇视觉虽然正常,但他们体内都各有一个色盲基因,而当这两个色盲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色盲症状。6.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答案:以豌豆的颜色为例。如果控制红色的是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的是隐性基因a,当这两种颜色豌豆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既有显示红色的携带(AA或Aa)植株,又有黄色的(aa)的植株,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是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二、禁止近亲结婚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介绍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这就涉及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的保证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此,本节的最后是减数分裂的知识。本节的重点是:1.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染色体稳定性的保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三、重点难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媒体:(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学生:看着像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2、基因是怎样传的?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学生:生殖细胞。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