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思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范文最新推荐------------------------------------------------------1/28“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思路一、发展背景“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握重点,主攻难点,基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划所设定的目标任务,全区民政事业保持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相关数据将2015测算在内)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方面。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制度全面落实,救灾综合协调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探索建立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让救助更加阳光透明。城乡低保制度已全面建立,并实现“应保尽保”,纳入保障范围的城市低保对象累计1.39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累计6.99万人次,城市低保标准由340元/人月提高到53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约210元/人月提高到430元/人月,5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3370万元。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调至5800元,分散供养的标准由1800元调至4800元。2722名农村五保对象已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5年来累计发放五保供养经费近577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5年来共救助4.2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8571万元,极大缓解和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平稳有序。社会经常性捐赠和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试行慈善资金留本用息的运作模式,与区财政局签订协议,将1000万元慈善母金交给财政运作,留本用息,增强了慈善资金保值增值能力。“十二五”期间共募集慈善基金1800多万元,为社会救助提供了资金和物资支持,创立并完善了“明星之星”、“健行天下”、“心灵之窗”、“慈善保险”、“情暖万家”等多个慈善资助品牌。2015年社会福利企业在职残疾职工达到1800名。“十二五”期间福利彩票销售4.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200多万元,资助社会福利项目30个。按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社会化养老工作。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稳步推进,已累计建成省2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站187家,3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17家,全区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以敬老院为依托、以“关爱工程”为契机,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全区所有敬老院实施了提档升级改造。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为城区老人提供“一键通”保姆---------------------------------------------------------------范文最新推荐------------------------------------------------------3/28服务。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努力加快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进程,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热情较高。建成民办养老机3家。2013年,我区还投入1000万元,启动了福利院综合楼项目,新增示范性养老床位150张。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区社会化养老床位数已达老年人口的28.3‰。开展老年法规普法宣传教育和“敬老文明号”创建等活动,落实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免费游园、尊老金等各项优待政策。从2011年3月起对全区约3万名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尊老金,年发放金额近2000万元。在城区新建了两个老年活动中心。对全区百岁老人百岁生日逐一登门祝寿慰问,在全社会营造了浓烈的尊老敬老氛围。基层民主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志愿者“三社联动、四位一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深入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获得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薄弱村”治理工作先进市(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区)等荣誉称号。成功组织了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区100%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100%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积极探索网上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巩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模式,着力解决51个面积在300㎡以下农村社区两房建设资金难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截止目前,农村已有187个社区达到省和谐社区标准。民间组织已从注重数量增长向优化结构、布局合理、质量提高、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加大社区类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培植力度。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通过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主动上门服务等办法,共培育登记各类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31家。2013年起,出台了全区社区公益创投实施方案,每年落实公益创投扶持资金100万元,稳步推进社区公益创投试验。全面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将评估等级与购买服务、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财税优惠等政府扶持政策相挂钩,激活社会组织活力。至“十二五”末,全区共有社会团体22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21个。健全社工人才激励保障、岗位开发、选拔使用和注册登记等制度,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工程,全区社工人才逐年增加。双拥优抚退役安置方面。拥军优属和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深入开展,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四连冠”,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年“八一”期间,组织开展系列拥军活动,组团赴京慰问老虎团,并设立10万元“虎团精兵奖励基金”。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及时调整并足额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优待金和护理费。着力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题,进---------------------------------------------------------------范文最新推荐------------------------------------------------------5/28一步降低了优抚对象医疗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比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开展送医上门活动,组织巡回医疗小组进村入户,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优抚对象上门体检、送医送药。通过完善、深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爱心献功臣行动”,基本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问题。5年来,全区共接收退役士兵2200多人,自谋职业率100%,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共3500多万元。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人,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化。加强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工作,开展优抚安置双拥服务“双百”工程(服务对象政策宣传100%、政策落实100%)活动,主动上门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组织换发《烈士证明书》和《残疾军人证》,整理烈士换证上报材料399份。专项行政事务管理方面。全面勘定了扬泰、通泰、盐泰和姜兴、姜泰、姜海、姜高行政区域界线,实现了由勘界向管界的转移,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稳定。开展了标准地名设置工作,城区共设置地名标牌296块。稳步推进区划调整和做好地名命名工作,完成了撤市设区和撤镇设街(新设罗塘和三水两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对城区六条与主城区同名重复的路名,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命名。殡葬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殡葬惠民政策,2013年以来共减免基本丧葬费用1700万元。推动生态殡葬建设,新增了殡仪服务中心便民服务项目,征地100亩启动了投资近亿元的文化塔陵项目建设。婚姻和收养登记管理趋于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成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实行免费婚姻登记制度,2013年7月以来共减免婚姻登记费26万元。自身建设方面。在打造以“幸福民政、服务民政、廉洁民政、文化民政”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民政”新理念的指导下,区镇两级民政部门着眼基础、着力基层、着重创新,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民政经费多元化渠道不断拓展。切实加强民政系统作风行风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勤学肯干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遵章守纪的模范、公道正派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扎实开展基层民主评议行风和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建成社区、事业单位廉政文化示范点7个。精心打造“惠民兴政”服务品牌,努力争创机关服务“十佳部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力实施简政放权,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行政公开目录,并在民政网上公开发布,促进便民、利民。编制《党风廉政建设惩防细则》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手册》,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修订完善机关和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各级财务管理,为打造“幸福民政、服务民政、廉洁民政、文化民政”和现代民政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范文最新推荐------------------------------------------------------7/28民政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当前民政工作的主要矛盾,在宏观层面,主要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民政工作的需求与民政部门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具体层面,主要是:民政改革的深度、创新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民政事业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民政事业的法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工作效率;基层民政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切实解决。(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期间,是我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政工作将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民政工作已由过去单纯“为经济建设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边缘性、从属性、配套性工作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之一。同时,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对民政部门的作为要求也越来越高。两种动力交汇在一起,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工作难度逐步加大的同时,其作为空间也将大为拓展。深化改革“新挑战”。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复杂化,这为民政工作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深度改革提供了原生动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会更早地显露出来,“十三五”期间将是民政工作矛盾不断涌现和改革不断深化相互激荡的关键时期。依法善治“新举措”。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法治不仅意味着所有社会各方,包括政府、社会组织、---------------------------------------------------------------范文最新推荐------------------------------------------------------9/28公民等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则办事,遵守法律所确立的程序,严守法律规定的行为边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法治同时也意味着,法律应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内部有序、自洽的体系,意味着应该通过“良法”来实现“善治”。“十三五”期间民政工作必须有“新举措”来策应中央依法善治的大趋势。民生关切“新期盼”。市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广大群众殷切期盼的全面小康生活如何实现,特别是民政服务对象大多是生活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