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完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停泊)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21岁入朝为官,后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钟山的家中。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此时年过半百的王安石知道,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但他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只能把对家乡的思念家乡寄托在诗中。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泊船瓜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停船靠岸。“泊船瓜洲”:在瓜州停船靠岸泊船瓜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京口:今江苏镇江。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泊船瓜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泊船:停船。泊,停泊。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5、间:间隔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7、隔:间隔。8、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9、绿:吹绿了。10、何时:什么时候。11、还(huán):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一水”“只隔”来看,这个距离到底远不远?古代交通不便,这段距离可谓是山高路远,说明了诗人身在途中,却心系家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只”“数重山”离家近很想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思家切不能还?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思乡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春风又绿江南岸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江南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一个”绿”字展现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为了国家大事,有家不能回,前途迷茫因此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可以用什么字来替换“绿”字?绿到吹过满”绿“字有什么独特的意思?一、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疑。——色彩美二、表现出春风唤醒大地,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桃花又---江南岸------又---江南岸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被拟人化了,正是“绿”的妙处。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岸”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声——“明月何时照我还”呢?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相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泊船瓜洲①[宋]王安石京口②瓜洲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理解本诗的特色:前两行看是写诗人在瓜州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钟山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唐]张籍写作背景: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无形的,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客居他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见秋风”到底给人怎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语概况。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一份情思,诗人有千言万语,他在信中会写什么?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更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秋思》和《泊船瓜洲》有什么异同?相同:主题相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全诗表现了诗人借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做客他乡时浓浓的思乡之情。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起因: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情景,诗人的心境……)经过: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行开封的动作,心理活动,独白语言……)结果:自由联想诗人的心情……)秋思从前有个诗人叫张籍,他现在暂住在洛阳这个地方。很快秋天又到了,洛阳城里,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就好像一只只纷飞的、翩翩起舞的彩蝶,点缀着这美丽的金秋。但张籍却无暇顾及,因为他已经离家很多年,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真思念他们啊!张籍想给亲人写一封信,但是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一下子不知到从何说起。他在信中写:爹娘,您们在家乡过得好吗?我在洛阳一切都好,只是耳边没有了娘那虽然喋喋不休但充满关爱的唠叨,眼前没了爹那慈祥的笑容。你们不用挂念我,我很好。我很想你们,你们一定也很想我吧?我保证,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们的!中秋节快到了,都不记得这是我离家的第几个中秋了?好想家啊!爹娘,最近天气转凉了,你们多加些衣服、被子,千万别病了。还有,平时不要太劳累了,如果缺什么的话,给我捎个信,我会办好的!一定要保重身体啊!他写着写着,脑中浮现出了久违爹娘的笑容,耳边响起了娘的唠叨……“啪”的一声,扯回了他的思绪,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泪流满面。第二天,遇到了故乡来的人,他把信交给了故人,并吩咐故人一定要将信送到。故人就要出发了,张籍又急忙忙地把故人叫回来,故人转过身来问:“老爷,您还有什么吩咐吗?”“啊……你把信给我,让我再看看,看写漏了什么没有。”他拿过信又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才双手颤抖着郑重的交给了故人,并深情地道:“一定要把信送到啊,一定要一定……”故人走了,他望着故人远去的背影,口中不停地在嘀咕什么,眼泪却从眼睛掉了下来,像断了线的珍珠……这首诗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思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名?•如梦令,西江月,卜算子,忆江南······•词和诗的区别在哪里?长相思,词牌名。分为上阙和下阙,共三十六字。**诗人简介**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康熙的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词真人”。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写作背景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时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还要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一个身居京城贵族之家的青年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又觉新鲜,词中写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长相思》则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征旅途中而作的他遇到了风雪,辗转难眠。要求:1.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2.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中的三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3.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轻重缓急。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榆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故园:故乡。此声:对照书中插图结合文中注释默读,想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意思?【翻译】: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上阕写山水行程。说“身”,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一路跋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写出了深夜不寐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觉,在时间上展开。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