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2015完美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灰度图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是(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包括教育内容和措施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是方面特点: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直接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表现三方面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2.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代表: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美国桑代克。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像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生存本能的活动,混淆了动物的本恩那个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界限。(2)心理起源论。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评价:教育的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3.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1)原始教育原始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谈不上严密的计划性;第二,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第三,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第五,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第六,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2)古代教育(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夏、商、西周:庠、序、校等机构,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书、数;教育目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学习礼仪等治人之术。西方: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使其子弟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教育的内容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教育显著特点。古印度宗教教育内容婆罗门教教育《吠陀》背诵经典和专研经义。寺院学府风格。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封建教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私学显学,百家争鸣;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治的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科举制度盛行;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明代八股文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清朝末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古代教育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成为社会专门职能,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有非生产性;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发展有阶级性,等级性,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3)近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a.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第二,教育内容上注入科学知识,增加许多新的学科。第三,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方法收到重视。第四,扩大受教育权,提出普及教育的口号;第五,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制。b.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第一,为了维护劳动人民自身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掌握。20世纪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萌芽阶段:国内(1)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目的培养贤人君子,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子》一书。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西方:(4),苏格拉底以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以产婆术闻名,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5)柏拉图是寓教育与游戏中的最早提倡者。(6)亚里士多德希腊,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著作《政治学》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人都应受同样地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伦理学》。(7)昆体良古罗马,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著作有《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独立阶段:(1)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观点:教学原则:强调教育的自然发展;教学制度: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及教育原则、方法;教学思想:进行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2)卢梭-法国《爱弥儿》,提倡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3)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4)裴斯泰洛奇,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论教学方法》《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小学各科教学法基础奠定人,主要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5)洛克英国哲学家,著《教育漫话》,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6)德国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观点: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中心论;提出四阶段理论,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提出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社会公民。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7)美国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他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主张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法教学: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发展阶段:马克思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1939年,凯洛夫苏联教育理论家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4)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发展:(1)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2)美国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教育过程》(1959)、《教学论》(1966)》、《教育过程再探》(1971)等。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2(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4)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阶段(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论述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6)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学应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a.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结构、质量,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性别差异对教育差异具有很大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着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如职业、地域、文化、阶级、民族等结构,对教育也有重大影响。4)人口的流动堆积哦啊与提出挑战,城乡之间、国内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流动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影响这部分教育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d.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影响到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到教育内容选择以及教育方法的使用;反之,教育对文化发展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提升、选择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6.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二)外铄论(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a.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发展的阶段性: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发展的互补性:,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间互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存在差异。b.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作用人的发展,包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