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粤剧的起源二、粤剧的历史四、粤剧的化装五、粤剧的戏服六、粤剧的音乐与唱腔三、粤剧的行当七、粤剧名伶与粤剧欣赏一、粤剧的起源粤剧(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二、粤剧的历史早期的戏班艺人为了方便互相联络和安排与班主订立合约,便在佛山成立一个行会组织,名琼花会馆。琼花会馆附近设有琼花水部,是戏班的红船用來停泊的地方。所谓红船,是一艘用木造的帆船,船身大部分涂上红色。红船的主要用途是运载戏班成员及戏箱,戏箱里有服装、装饰等在舞台上使用的物品。以前粤剧班经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演出,往來只能靠船,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戏船上食住,后来戏院渐增,而且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红船作用消失,就被淘汰。早期的粤剧是没有女艺人演出的,无论是花旦或是小生,都是由男艺人扮演,直至后期才有女艺人在戏班演出。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有不少粤剧爱好者以唱粵曲作为生活嗜好。四十年代初,粤剧名伶薛觉先和马师曾专心致志地革新粤剧,无论在题材、舞台美术、服装、化装等,均作出很大的贡献。另马师曾设立西乐部,引入大提琴、色士风、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三、粤剧的行当“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六柱制”:文武生、小生、花旦、二帮花旦、武生、丑生“文武生”:顾名思义就是能文能武的角色。演员的要求,难度很大,要求能唱能打。不仅演出的戏路广,对演员的声、色、艺,唱、做、念、打’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小生”:经常扮演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青年书生、学士一类角色。多演唱功戏,重吊嗓,要求音色圆脆,真假嗓结合:身段动作要潇洒大方,柔中带刚。饰演的人物如《宝玉怨婚》的贾宝玉。“花旦”:大多饰演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和巾帼英雄和端庄娴淑的女性角色。如《二度梅》的陈杏元,《西厢记》的崔莺莺,《寒江关》的樊利花,《仕林祭塔》的白素贞。“二帮花旦”:一般扮演刁诈淫邪的女性,如《金莲戏叔》的潘金莲等。“武生”:多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如有身份地位的文官武将,文武兼备的角色,扮演的人物如《六郎罪子》的杨六郎、《苏武牧羊》的苏武、《六国封相》的公孙衍等。“丑生”:分男丑和女丑。男丑多扮演性格滑稽诙谐、举止狡黠的人物;女丑专门扮演诙谐风趣的老年妇人,或不正派的媒婆、鸨母、恶家姑等。粤剧化装基本分生、旦、净、丑四种。特色在以非显示的色彩、线条和图案改变演员的本來面目,达到夸张和象征的目的。四、粤剧的化装粤剧脸谱一般以红色脸表现血性忠勇,黑色脸表现刚耿正直,白色脸表现奸恶阴险,蓝色脸表现粗莽凶猛,黃色脸则表现其人彪悍干练。五、粤剧的戏服1、粤剧服饰一方面以历史为本,又因应舞台效果及角色的需要,加以美化,突现其象征意义,形成一套自成一格的舞台服制。2、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1368-1644)衣冠式样缝制而成。在清末至廿年代服饰用料、剪裁方面较为简单,戏服以织锦、绣花为主。这个年代已有胶片或铜托小镜点缀戏服。灯光照射在镜片时,耀目的反射使穿者成为观众的焦点。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到了六十年代末期,有些红伶改用绣花戏服。绣花的图案千变万化,而且美观和精细,時至今日,仍是戏行中的主流。粤剧戏服的种类1、蟒2、靠3、褶子4、開氅5、官衣6、帔風7、衣蟒是饰演帝王、丞相、元帅和高级官员的戏服。帝王穿五爪明黃蟒,官蟒为四爪,依官階分红、黃(淡黃)、绿、白、黑五色。女蟒男蟒女蟒靠是武将军的戏服,有大小之分:小靠不用背靠旗;大靠则需背上三角形靠旗四面,为戏剧化的服装,中国历代军服皆无此式样。褶子亦称海青是生角常服,用途甚广;文、武、贵、贱、老、少均可穿。开氅皇亲大宦之常服,是大领斜襟,阔袖长袍,和褶子(海青)相似。无官者不能穿用,但身份比穿蟒的低级,通常武角穿开氅,文角穿官衣。官衣亦称圆领,是文武官服,腰掛玉带,胁下有胁摆,胸前及背后各钉上一块方形丝绣補子。帔风是文角常用戏服,虽是大袖长袍,但非圆领和斜领,而是对襟长直领,更有左右开裾的特点。凡穿帔的都是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不能穿用。除了上列六大戏服外,其他戏场所有穿用衣服皆属衣类六、粤剧的音乐与唱腔粤剧音乐基本上由声乐及器乐组成。粤剧唱腔属于声乐范围;器乐则包括烘托各类场面的管弦乐及锣鼓点子。粤剧的器乐部份主要由锣鼓点子和器乐曲组成的。锣鼓点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场面节奏,以音响烘托表演,发挥演员动作的感染力和特定场面的气氛。粤剧音乐中的管弦乐曲,多是在唱腔和唱腔之间的场面用作衬托演员动作和渲染气氛之用。粤剧乐器的种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敲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敲击乐器粤剧的唱腔大喉(男角高腔)子喉(女角专用腔)平喉(男角平腔)姓名:红线女籍贯:广东开平出生:1927年家庭状况:名伶马师曾妻子唱腔: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红腔”)。代表作:《关汉卿》、《昭君出塞》、《荔枝颂》、《搜书院》等姓名:马师曾籍贯:广东顺德人1909–1964家庭状况:妻为名伶红线女行当:生旦皆能,擅演丑生代表作/成名作:《搜书院》唱腔:唱腔自成一派,人称「马腔」姓名:薛觉先籍贯:广东顺德人1904~1956行当:文、武、生、旦、丑、净,样样皆演,样样皆精。代表作/成名作:胡不归唱腔:唱腔自精练优美,有自己独特风格,自新新腔,人称「薛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