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机耕便民道技术条件》应用朱博明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路桥专业科13348830281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修订了《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DB51/T379--2003),作为农村机耕便民道设计、施工的标准和依据。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机耕便民道的术语和定义、路线、路基、路面、下田坡道、桥梁、涵洞及配套设施等的通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农村机耕便民道。改建农村机耕便民道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的个别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农村机耕便民道–村组道路–田间道路–入院便民道砂石路面硬化路面硬化路肩下田坡道路线道路路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为便于研究,通常表现为:(1)路线的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路线的平面,反映路线在平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2)路线的纵断面–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的纵断面,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3)道路的横断面–沿道路中线任一点做的法向剖切面称为道路的横断面,反映公路在横断面上的结构、形状、位置及尺寸。设计速度设计为单车道,设计速度不大于15km/h。–设计速度,是表明道路使用水平的控制性指标,是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控制车速。路线设计布置要求道路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平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大挖大填和水土流失。路基、路面、路肩宽度类别村组道路田间道路入院便民道路面宽(m)2.5~3.52.0~3.00.8~2.5路肩宽(m)0.25~0.50.250.25路基宽(m)3.0~4.52.5~3.51.3~3.0设置错车道村组道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隔距离不大于400m,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0m,有效长度不小于10m,相邻两错车道之间应通视。设置错车道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前后无障碍物、通视良好的路段。平曲线半径及超高和加宽平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困难地段行车速度可按10km/h设计,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10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应设置超高和加宽,超高和加宽值应符合要求。加宽应设置在平曲线内侧。平曲线半径及超高和加宽值平曲线半径(m)150~105105~7070~5555~4040~3030~2020~1515~10超高值(%)23456788加宽值(m)0.40.50.60.70.91.11.251.5回头曲线回头曲线的最小半径一般为15m。特殊地段行车速度可按10km/h设计,回头曲线的最小半径应不小于10m。超高横坡度为6%,最大纵坡为4.5%。连接相邻两回头曲线间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45m。道路纵坡道路设计最大纵坡不得大于11%,合成纵坡不得大于13%。海拨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得大于8%。在工程特别困难地段,在具有相应安全设施的前提下,最大纵坡可增大至13%。挖方路段的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纵坡的最小坡长不宜小于50m。缓和坡段当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规定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得大于4%。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000m处,设较平缓的缓和坡段。纵坡坡度(%)5~66~77~88~99~1010~1111~13坡长限制(m)900700500350200150100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200m,特殊地段不得小于1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0m。会车视距路线设计应保证会车视距不少于30m。路线交叉农村机耕便民道与其他道路交叉时,一般采用平面交叉,交叉位置应选择在纵坡平缓、视距良好的地方。农村机耕便民道应设置一段水平路段并加铺与交叉道路相同的路面。平面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度。路基路基应符合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应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沿河(溪)及经常受水浸淹的路基应高出最高水位的0.5m以上。路基施工要求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全幅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经过1~2个雨季,使路基相对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路面处理。填挖类别路基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零填及挖方0~0.3≥94填方0~0.80.8~1.5≥93≥1.5≥90排水设施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挖方路基和低填方路段均应设置边沟,沟底纵坡不应小于0.3%,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4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5m。特殊困难路段和石方路段边沟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3m。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路基边坡路基边坡应以生态防护为主、与结构防护并举,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路基边坡应根据土石的种类和挖填高度确定,一般可以按照表列选用。挖方路基边坡高度和坡度土石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一般土201:0.5~1:1.5碎(砾)石土201:0.5~1:1风化岩层201:0.5~1:1一般岩层1:0.1~1:0.5坚石1:0.1~直立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和坡度填料种类边坡高度(m)边坡坡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坡度上部坡度下部坡度粉质土砂类土208121:1.51:1.75砂、砾121:1.5漂(块)石土201281:1.51:1.75不易风化的石头208121:1.31:1.5路基填料要求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路槽底面之下80cm深度的路基应优先选用跞土、砂类土作为填料。用不同填料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为同一填料。取土坑和弃土场应规划设计取土坑和弃土场,禁止任意从路基两侧取土修筑路基或弃土。完工后应对取土坑和弃土场予以修整或复耕,消除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路面路面分为硬化路面和砂石路面。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应有基层和面层,特殊路段应有垫层。基层、垫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面层应坚实、耐磨、平整,满足抗滑和排水的要求。基层厚度一般不得小于0.15m。当路床为石质基础时可适当减薄基层厚度。砂石路面面层厚度不得小于0.10m。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般不低于0.18m,面层设计抗折强度不小于4Mpa。路拱路拱横坡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砂石路面一般采用3%,硬化路面一般采用1%~2%。路肩横坡应比路面横坡大1%~2%。下田坡道农村机耕便民道根据实际需要应设置下田坡道。下田坡道为扇形合成坡,坡度不大于18%,宽度不小于2.0m。下田坡道应采用混凝土面层,其技术要求按照路面要求执行。下田坡道坡面应作防滑处理,增加附着系数。选择下田坡道位置应方便农业机械进出农田,宜设置在田角。桥梁、涵洞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等标准的要求。永久性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的0.7倍。漫水桥或过水路面对季节性小河修建永久性桥梁暂时有困难的,允许修成漫水桥或过水路面。涵洞单孔跨径涵洞的单孔跨径应大于0.5m。桥梁宽度新建小桥原则上与路基同宽。当利用原有桥梁时,桥梁行车道宽度应与两侧路面宽度一致;如桥梁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渐变率不应小于1/7。配套设施农村机耕便民道应按其使用功能、作用,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指示牌和警告标志等。农村机耕便民道边沟外的两旁和边坡上应种植花草、乔木、灌木,以稳固路基,美化道路,保护环境。不具备倒车条件的断头路,在路的末端附近设置倒车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