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文论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二、西方文论的发展阶段•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古典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1、古典时期•第一个阶段,即整个西方文论的源头,是古希腊文论。•第二个阶段,是古罗马的文论。•第三个阶段,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论。•第四个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五个阶段,是十七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时期•西方近代时期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第一个阶段,是启蒙主义文论•第二个阶段,是德国古典美学、文论•第三个阶段,是浪漫主义文论•第四个阶段,是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论•第五个阶段,是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论。三、西方文论的主要类型•西方文论所涉及的原典,大致为四种类型。•1、思想家的文论•西方文论中最富魅力和深度的内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维柯、休谟、柏克、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主要批评模式。•2、史家的文论•直到18世纪,“史家的文论”,即那些在历史的描述中表达某种文学史观、艺术史观、美学史观的著作出现。代表性著作: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泰纳《艺术哲学》,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鲍桑蔡《美学史》,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黑格尔《美学》,波兰塔塔科维茨《六个概念的历史》(HistoryofSixIdeas,中译本为《西方美学概念史》)。•3、批评家的文论•这类著作通常更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甚至会直接指导和规范其时代的文学创作。如贺拉斯、朗吉弩斯、布瓦洛、莱辛、……。•4、作家的文论•在西方文论史上,作家的文论数量相当可观。如但丁《论俗语》、《致斯卡拉亲王书》,锡德尼《为诗辩护》,歌德《谈话录》,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雨果《〈欧那尼〉序言》,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以及各种现代派的宣言。四、西方文论的研究视角•塔塔科维茨的意见:•1、侧重“美本身”或文学艺术的实践•早期希腊人研究美,通常不直接联系文学艺术,或因美和艺术的涵义曾经都极为宽泛。但是随着哲人对“美本身”的考察和文学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对美的论述,更多地以文学艺术为对象;对文学艺术的评价,更多地以美为标准。故西方文论始终不能离开哲学美学的背景。•2、侧重客体或主体•文论所涉及的不仅是作品(文本),也包括作家(创作主体)、读者(接受主体)以及整体的阅读活动。就西方的古典文论而言,18世纪以前的传统多以摹仿、功用为中心;以后则更多注重人的审美经验。乃至柯尔律治直接提出:“诗是什么,毋宁说诗人是什么。”•3、侧重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美学文论的研究,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前者如古代“灵感说”、“迷狂说”,浪漫主义的“想象与幻想”;后者如古代的“功用说”、“教化说”,孟德斯鸠、斯塔尔夫人和泰纳的“环境决定论”等。•至20世纪,上述两种思路更多地合成为一种文化批评。•4、侧重经验描述或规律阐释:•作家的文论许多属于前者:或作为经验与学识的表达(如技法、规则),或作为特定趣味的表达(如时尚、鉴赏标准)。批评家的文论多属后者:或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解释美感,或从历史发展、社会环境的角度解释并评判艺术。•西方文论的历史表现出一种总体趋向:美的观念与艺术的观念逐步合一;对审美客体的研究逐步转向审美主体经验的研究;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方法并重;多用经验描述而抛弃规律阐释的方法。五、学习目的与方法•目的•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古典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各种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观念及其不同形态,力图借此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更深入地把握西方古典文化的内在精神。•方法•1,适当地读一些哲学书籍,了解一些哲学知识,让思维获得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的训练。•2,系统阅读相关的西方古典(古代)文论史书籍,了解基本的原理命题及历史线索。•3,适当地阅读西方古典文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文献,让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六、基本书目•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英]拉曼·塞尔登,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美]雷纳·韦勒克,杨岂深、杨自伍译:《近代文学批评史》(1-8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002、2005、2006;•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王一川:《西方文论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1-7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