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邵东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总结邵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属衡邵丘陵区。耕地面积61.8万亩,全县辖29个乡镇(场)。到2011年底,总人口约127万人,每平方公里684人,人平耕地0.51亩,人均水资源总量1150立方米,国土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我县自1999年被批准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围绕我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与工作特点自1999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来,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比1998年增加75.1亿元,年均递增9.4%;财政收入12.36亿元,比1998年的2.5亿元增加9.9亿元,年均递增13.1%。银行存款余额突破164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0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78元,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12名,在全市一直以来雄居第一,经济总量占邵阳市12个县市区总量的五分之一多,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民营经济占GDP总量95%,是湖南省民营经济试点县,又是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科技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例,先后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被国家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县”;被省知识产权授予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县,被国家知识产权授予全国知识产权百强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全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与持续发展,为推动中部内陆县(市)的可持续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样板作用。(一)开发与治理同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步入良性循环1、加强农田生态保护。一是水利基础建设和农田低度改。几年来,投入资金3.9亿元,劳力8900万个,治理病险水库86座,山塘挖深加固防渗3.7万口,增加旱涝保收面积4.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7平方公里,解决了3.52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坡耕地改造治理工程,治理改造坡耕地4.5万亩;投资11730万元进行稻田低改,低改面积6.36万亩,新修高标准水渠630公里。二是大力推广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优化农田生态为目的的耕保护沃土工程,使农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为了有效遏制化学肥料对农田土壤的负面作用,狠抓了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严格控制有机磷农药在我县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大力推3广高效低毒农药和频波杀虫灯,使农田生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2、加强水污染治理。为解决邵东的重点污染——水污染的难题,县政府下决心关闭效益较好的县造纸厂及13家电镀厂、23家漂染厂和5家有污染的化工企业,县城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百分之百,使邵水污染基本得到治理。3、加强废气治理。为确何人民生活环境和工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县环保部门组织专门班子对排放有害气体的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全部取缔土法炼铅,关闭土法炼焦80多家,整治机制砖厂8家,使空气中的废气排放量大为减少。4、加强石膏采空区治理。为保证县城繁华及城区人民安居乐业,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办公室,对县城石膏采空区进行专项整治管理,到目前已投资14800万元,封闭了县城区及周围22个石膏矿,搬迁采空区上有安全隐患的单位5个、居民户1820人;胶结充填13450立方,使县城采空区部分得到治理,消除重大安全隐患。5、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到2011年,全县共完成各类造林工程总面积40.61万亩,合格面积38.98万亩,四旁植树5360万株,退耕还林面积9.8万亩,完成任务的110%。长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我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9.5%提高到2011年的33.2%。宜林荒山基本消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效益日趋显著。46、加强矿藏资源开发整治。根据《矿产资源法》和我县的具体情况,县委、县政府狠抓了县内矿山企业的整顿,对现有小煤窑、小石膏矿的开采条件、安全措施、设备状况、资源回收率进行严格审查与评估,对破坏性开采者予以取缔;以整顿乱挖、乱采、破坏大矿生产的小矿为重点,对煤炭、石膏开发秩序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来共关闭小煤矿46个,停产整顿中型煤矿12个。同时,为了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还整顿了焦煤生产和粘土砖生产,关闭了土法炼焦、炼铅等矿山企业80多家,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土等部门联合对各大煤矿、石膏矿井资源利用情况、开采水平进行巡回检查;国土主管部门协助政府将煤炭、石膏等开发利用秩序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资源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将其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之一。(二)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邵东县人均耕地较少,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全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我县通过“三抓一发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辟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景象。一是抓农村能源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和“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011年,全县共推广上流浮罩式沼气池2500多口,总池容达2.5万多立方米,年均产气1200立方米,折合标煤800吨,相当于年节约资金200万元。同时开展了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能为农户每年节约农药化肥等生产开支150万元。二5是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到2011年,全县共发展中药材15万亩,黄花菜6.5万亩,蔬菜15万亩,生猪180万头;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优质稻面积达到55万亩;梅花鹿、野猪、波南杂交山羊、绿毛龟等特种养殖大量增加;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0个,其中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2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5个,邵东县中药饮片厂投资6000万元,走“科、农、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2003年已建成投产,年产饮片5000吨以上,产值过26000万元,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邵东县古奇洞玫瑰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2010年建成投产,年产玫瑰系列产品6000吨,产值达3.1亿元,出口创汇3100万元美元。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三是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专利产品――“庄稼乐”频波杀虫灯,2008年县科技局安排科技经费10万元给予重点支持,并组织县植保站、各乡农技站推广应用。全年在水稻上共推广使用杀虫灯2000多盏,应用面积6万亩(次)。据统计,频波杀虫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全县农业增收节支600万元,而且生产出的稻谷安全可靠,经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未检出农药残毒。推广应用频波杀虫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全县有6个农产品基地获得了农业部有机农产品认证。邵东县团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农业部有机香米和有机黄花菜认证,年产有机产品2000多吨。四是发挥农6业传统产品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玉竹、黄花菜是我县传统农产品,栽培中药材历史悠久,年产量、出口量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我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药材和黄花菜生产,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聘请教授专家,研究推广栽培和加工新技术,提高栽培效益和产品的竞争能力。2011年,全县中药材栽培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值18亿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家玉竹GAP(示范)基地”。黄花菜栽培面积达6.5万亩,年产值4亿元。中药材和黄花菜基本上形成了产业化生产。(三)推动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我县以小五金、机械配件、铝制品、打火机、中药材、皮具箱包为主导产品的小型企业数量多,总产值规模大,尤其是这五大支柱产业起步早,民营企业崛起快,但总体上存在“小、散、弱”问题。县委、县政府按市场取向和规模经营的原则,引导和扶持了一批优势骨干个私企业组建股权多样化、经营规模化的企业集团,把同类产品或配套产品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建成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集团公司或行业协会。近两年来全县共组建五金、打火机、皮具等八大集团公司,有8万多从业人员,年生产总值过40多亿元,2011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由1000多家个私皮具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年产值10亿多元,产品有3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改变了生产经营长期处于低级阶段,产品质量档次低的局面。全县13个骨干打7火机个私企业联合成立了东亿电气有限公司,形成从零配件到成品一体化生产、机械化灌装,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2011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四)加强产业园建设,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平台依照本地产业特点,着力打造以几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投资320多亿元,建设了七大产业园,其中在县城东面,投资150亿元,占地20平方公里,建设邵东县生态产业园;在廉桥镇,投资20亿元,建成了廉桥中药材产业园;在仙槎桥镇,占地600亩,投资20亿元,建成小五金加工产业园;在周官桥乡,占地10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打火机产业园;在流泽镇,占地1200亩,投资15亿元,建成铝制品产业园;在火厂坪镇,占地1800亩,投资40亿元,建成机械配件和机械再制造产业园;在县城西南,占地2000亩,投资50亿元,建成中国皮都产业园。2011年入园规模企业达121家,年产值达21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多,创国际品牌9个,国家名牌21个,省级品牌48个,申报专利161件。(五)加强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资源短缺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县通过加强规划,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以缓解资源紧缺。按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县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完成了县城工业小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汽车西站等建设性详规。同时加大了基础建设的8投资力度:投资8000万元,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建设,将资江水从邵阳市引入邵东,实现日给水量15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邵东县城16万人口的饮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制约县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投资1.6亿元,建成了220千伏的青山变电站和110千伏的宋家塘和荷花两座变电站,全面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缓解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用电紧张的矛盾;投资2.8亿元进行省道S315邵东段全线37.24公里的改道修建,完成潭邵高速公路邵东段通车和320国道县内39公里的硬化,实现全县个个乡镇通客车,村村通公路;投资3亿元修建电信大楼,加快了电信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电话县”、“移动电话县”目标。(六)依靠市场优势,带动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发展邵东县市场繁荣,商贸活跃,市场体系日趋成熟,各类市场星罗棋布,遍及全县城乡各地。目前有各种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100多个,市场占地面积2000多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国有、民营资金占市场投资总额已突破10亿元。城镇扩展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建制镇由11个发展到17个,城镇人口达到44.5万人,城市化水平由22.5%提高到37%,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3平方公里。县城外16个建制镇共投入1.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落迅速崛起。以邵东工业品市场为轴心,陆续发展起来的有中南五金大市场、9邵东家电城、邵东眼镜城、邵东建材大市场、邵东农林产品批发城、中南皮革鞋业城、邵东服装城等12个投资上千万元的大型专业市场。市场建设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类市场每年上缴税费突破1亿元。市场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涌现出285个各类专业加工村,15000多个家庭工业,500多家私营企业。市场建设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近5年内县城新增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努力建设生态城乡。近年来,完成县城13条主干道路、4个广场的高标准改造,新建500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