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编者按2009年8月3日16时,人民日报社社长、中纪委委员、全国记协副主席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视频访谈全文求教于网民,讲心里话,不讲假话[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今天来到访谈室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嘉宾是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同志。张社长您好,首先欢迎您的光临。其实您无数次地来过人民网,但是做嘉宾还是头一次。您的预告发出去以后,不知道您看过没有,预告下面跟了很多的问题。我感觉,网友一方面非常关心人民日报社的发展,非常期待着跟您交流,另一方面他们也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就看您敢不敢接招了,按照惯例,访谈开始之前,先请您和网友打个招呼。【张研农】:各位人民网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强国论坛的“坛主”,一起和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有点不安,昨天晚上,在上网以后,看了一些提问,也促进我学习、思考。我最近悟出了一条道理,网民允许也原谅说错话,但是,不能容忍说假话,所以我今天本着讲心里话,不讲假话的态度,来求教于网民,这样我的不安的心理也打消了很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估计网友也放心了。大家都知道,去年6月20号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虽然时间过去一年多了,但是网友们还是非常关心。有位网友问,总书记的讲话对您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张研农】: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我们越学越感到它具有纲领性、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要说触动最大的,我体会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总书记讲的,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们理解,这是基于一个全新的判断,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一个方面,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过去马克思所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如果用今天一位驻京外国记者的话来说,那就是全世界都渴望听到中国的故事。我是搞新闻的,也关注一些事实,有一个数据显示,到今年1月份,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新闻机构约700名记者在华常驻。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100多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多。这些信息就告诉我们,中国的份量、中国的块头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场景的切换,意味着我们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科技进步使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写的,叫《世界是平的》,它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世界的疆界。也就是我们说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古代的那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海内不存知己,天涯也若比邻,进入了“天涯若比邻”的时代。从我们国家来看,技术的运用后来居上。最早是1994年接入互联网,现在网民人数最新统计是3.3亿,成就了网民人数世界第一的地位,手机用户接近7亿,也跃居世界第一。信息技术的进步让中国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也正如有些同志所讲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就是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所描绘的,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这样一个新趋势,对新闻工作者的舆论引导能力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于这个变化,就带来了新闻事业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进步。大家可以翻翻这些年的中国报纸,可以发现,从报道选题到版面的编排,都在不断变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关注民生的报道逐渐增多,包括这次人民日报7月1日扩版,周一到周五,每天增加了一块社会建设的新闻版。我们上面标着就是“社会”,刊发与民生有关的新闻,还创办了一个新的周刊,叫《民生周刊》,关注就业,关注健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以人为本,不仅是宏大叙事的一个概念,而更是润物无声的一个细节,它带来的变化非常广泛,也非常深远。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十七大提出的,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我们学习感到,这“四权”的保障与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是我们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指向,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四方面,就是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软实力发出了新的呼唤。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这已经被世界广泛认同。但要真正成为强国,需要在文化、在人类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能力。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应该说,我们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取得了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还缺乏先进的、强大的传播手段,去使这种声音、这条道路更好地传播。实际上我们最近几年做的一些工作,比如说去年在抗震救灾和奥运会期间,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就是通过传播手段,通过提高传播力,来提高影响力。而现在,世界的舆论还是西强我弱,西方几个主要媒体,垄断了世界绝大多数的新闻信息发布,所以,加强我国的传播能力建设,打破西方媒体垄断的格局和话语的权力,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和重大的战略课题。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我们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时代背景,这个理解是我们通过学习得到的,也不一定对,敬请网友们指正舆论引导要寓于报道之中,不是单向宣传和发号施令[主持人]:刚才您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了当前我们所处的新的舆论环境发生的变化,我们只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并且研究这些变化,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我觉得这个分析对我们所有做媒体的编辑来讲都会有所启发的。我们今天的访谈主题是“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我看到有些网友在预告下面对舆论引导有些争论。我给您念念。有一位网友说,除了政府部门和官员,根本就没有人看,还追求什么新格局,政府部门和官员还用你去引导舆论吗?网友“中南海里的鱼”说:错了,关心的不一定都是政府部门和官员。还有一位网友说,我不喜欢引导,但是我喜欢听一点真实的东西。网友“龙翔天下”也问:舆论引导还是引导舆论,事实和利益,哪个更重要?您怎样看网友的这些观点?【张研农】:我觉得这里面也有一个对新闻规律的理解问题。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人民日报的讲话,里面把我们党的主张和新闻规律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他在讲话中有这么三句话,就是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党的主张,在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我感到这是我们理解何为舆论引导,以及怎样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点。我们说过,当今时代利益格局和舆论格局的多元化问题,网友们可能也指的是这个问题。一个是利益格局、舆论格局都多元化了,也分析过今日中国舆论生成的传播机制的巨大变化。现在的舆论场是纷繁复杂的一个舆论场,要达到对一件事情的全面、准确认识,达到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和全局性把握,我感到需要我们根据总书记的要求,正确诠释和实践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单向宣传,总书记讲了,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党的主张,所以报道在前,引导在后,引导要寓于报道之中,不是生硬的单向宣传,也不是一味地发号施令,而是要求同存异,要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不回避现实的矛盾,也不漠视各方的利益,在同群众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我觉得,通过民主的方法求得最大的共识,能够被各方面所接受的一些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合力。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主持人]:网友“传媒大盗”说,这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一些老牌大报岌岌可危,有的关门大吉,有的申请破产保护,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人民日报是不是也意识到了危机?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在技术发展翻天覆地的大趋势下,人民日报的未来将向何处去?【张研农】:提出这个问题的有人民日报社长的意识。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人民日报社最近开会大家多次议论的一个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也由于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传统的媒体来说,我们人民日报社不少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人民日报曾经无比辉煌,我自己在50年代、60年代都能感到,那时候人民日报无比辉煌,地位显赫,作用显著。如今,无论是媒体的形态,还是媒体的生态,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电视仍然强势,网络、手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有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有失落感属于正常,失落的情况也可能经常发生。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我们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失落不可怕,关键是把失落感化为危机感、紧迫感,化为一种改革和变革的动力。实际上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报纸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十几年前,人民日报还在采用铅字印刷,当时很难想象,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人民日报的新闻内容,现在从理论上说,只要鼠标、计算机加上一部电话,人民日报这个流程就完成了,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历史上看,人民日报发行量最大的时候也只有600万份,如今按新闻到达率来统计,借助新技术,今天人民日报的受众远远超过了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时期。所以说,事物都是两面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报纸既是巨大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样一个要求,我们既有应对挑战不进则退的压力,更有不辱使命、不输人后的动力。因此要时刻充满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激昂的创新冲动,也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比如我们的传统理念和办报方式,与新技术、市场机制联系不紧密,造成了我们对新技术运用的不敏感,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敏感。作为一家传统大报,从思想观念上、组织机构上、技术进步上,都需要重新学习,加强培训。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要加强报网融合,包括发展手机报,也包括我们还设想搞电子阅报栏等新兴媒体的形式,特别提出研究开发搜索引擎等新技术,着力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逐步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力争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形成新特色,确立新优势。历史地看,这是一代中国新闻人的使命。人民日报走过了61年,在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现在我们常讲“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信息传播和新闻表达方式的格局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报需要新的探索,这张报纸曾经见证中国历史,也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如何更快捷、更深入地记录这场空前的社会变革,如何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广泛地通达社情民意,作为中国新闻媒体的排头兵,如何应对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国际一流媒体。人民日报责无旁贷,必须奋发求索。这也是我们今天既充满信心,又感到非常危机,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产生的决心,就是责无旁贷、奋发进取。促进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人民日报的优势也是职责所在[主持人]:张社长,人民日报社其实一直强调要高出一筹。网友“淡然之”:请问人民日报高在什么地方?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人民日报怎样进一步高出一筹?网友“强国无名”:张社长,人民日报同世界一流报刊相比,有什么特点和差距?该怎么办?【张研农】: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人民日报和许多兄弟的媒体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需要很好地向其它报纸,包括电视、网络来学习。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人民日报长期有一个定位,就是要高出一筹。这是新中国的新闻宣传体制对人民日报的一贯要求,是党中央的要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把人民日报推到了这样的舆论高地。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毛主席曾经说过,党报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那个时候,主要的媒体是报纸。可以说,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