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谓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近代化探索:三个阶段、四件大事、两大阶级四大派别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思想理性化(思想)经济工业化(技术)政治民主化(制度)自强求富民主共和变法维新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近代化过程中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概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特点:向西方学习与挽救民族危机联系在一起⑴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⑶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的学习★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呈现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需要升华的认识•对近代化进程的启示: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名称项目洋务运动目的口号时间代表内容作用【基础自查】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19世纪60——90年代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陆海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性质:进步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的结局:破产标志: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原因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根本原因)2.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强大3.顽固派的阻挠4.洋务派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名称项目甲午中日战争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日本的“大陆政策”、东学党起义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重要)《马关条约》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瓜分”狂潮:名称项目戊戌变法背景序幕发展高潮失败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激化公车上书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影响最大。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百日维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变革)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作用类别主要内容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奖励实业,奖励发明整顿陆海军,编练新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澄清吏治改革科举制度,鼓励兴办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名称项目义和团运动兴起口号斗争结果山东直隶一带“扶清灭洋”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争夺老龙头车站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名称项目《辛丑条约》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影响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外国军队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综合归纳、探究思考】为救亡图存,各阶层的斗争:①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哪些斗争?练一练: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练一练:2.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C练一练:3.《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练一练:C4.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C.李鸿章是爱国者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材料一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著名历史学者雷颐【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维新变法。材料二“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2)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拓展延伸】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沉沦”鸦片战争;“谷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反思完善】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