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九章城市绿化规划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章城市环境保护及环卫规划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一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五章城市规模第十三章城市远景构想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十四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第七章城市风貌与文物古迹保护第十五章附则第八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文本是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它是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依据。第二条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各种现状和规划图纸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条进入二十一世纪,兰州的经济战略地位、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基础上进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第四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lO年长期发展规划》六、国家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第五条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是:一、优化市域城镇格局,促进城乡协凋发展。二、完善规划区空间布局,合理分布产业和人口。三、强调市区用地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强调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和发扬兰州山水城市特色。五、加快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和投资环境。第六条本次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2001--20l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l一一2005年。第七条兰州市市域面积13086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东起连搭乡,西至吐鲁沟,南至兴隆山,北至中川镇。整个规划区面积1649平方公里。市区范围东起桑园子峡包兰铁路桥,西至宣家沟口,相距约35公里;南起皋兰山头营村,北至甘肃铝厂,南北最大距离约17.5公里。市区总面积221平方公里。第八条城市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搞好生态环境,扩大绿色空间,实施南北两山绿化,形成青白石——雁滩水上游乐园一一桃树坪防护林带;白塔山公园一一伏龙坪一一兰山公园;仁寿山公园一一崔家大滩一一彭家坪公园城市三大绿色通廊。把榆中县和平镇、永登县中川镇,西固区东川一一河口地区、海石湾地区作为兰州市2010年以后的主要发展空间。第九条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黄河纵贯兰州市区,是兰州城市的主要特征,保护黄河兰州市区段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黄河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特色,为兰州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标。第十条市区范围内由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依法实施规划管理;规划区内的其它区域由各县(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兰州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指导下,依法实施规划管理。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一条到201O年把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和富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第十二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推进市域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第十三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商贸中心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第十四条2001--20l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9%,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l5亿元。第十五条规划期内,全市人口数量要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市域人口达到322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第十六条兰州市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为:以能源、原材料初加工为主逐步过渡到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并重,最终向以能源加工工业为主的方向转化;逐步调整轻重工业比重,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商贸、旅游、通讯业要重点加强,使各种产业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兰州经济全面发展。第十七条工业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轻工纺织为主体,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形成以石油加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主,支农化工产品、有机与无机化工原料协调发展的生产体系。建成1000万吨炼油能力、l000公里输油管道,将兰州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第十八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综合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搞活流通入手,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信息及服务业,将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地区商贸中心和物资交流中心。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保险等产业的发展。第十九条对农业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增加农业投入,科技兴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副食品生产有较大提高,肉、禽、蛋、瓜、果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第二十条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则。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十一条以兰州市区为市域核心,以二级市和县域中心为纽带,以小城镇为扩散点的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构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构架。2000年兰州市域人口290万人,2005年达到308万人,2010年达到322万人。兰州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0年为68.71%,2005年达到72.45%,20lO年达到76.77%。第二十二条根据兰州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带主要沿交通干线、沿河谷川地分五条轴线展开:一、向西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轴线。二、向西北沿庄浪河谷和兰新铁路、3l2国道轴线。三、向西北沿中川机场至秦王川盆地轴线。四、向东北沿兰州至白银l09国道轴线。五、向东沿宛川河下游及陇海铁路轴线。第二十三条200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为l30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2万人;到200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78万人;到201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59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94万人。市区是兰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主要功能以综合行政管理、商贸金融、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科研教育、信息咨询、文化体育及生产功能为主。生产功能的标志为现代化的第一、第二产业、较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二十四条二级市及县域中心城市:这个层次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空间,包括中川镇、永登、皋兰、榆中三县城区和红古区的海石湾镇,是市域中心向外辐射的纽带,有各具独立的发展条件,发展成为各自区域中心。主要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机械、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永登县城: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新型建材、采矿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3.0万人,到2005年永登县撤县建市,人口规模达到5.O万人,到20l0年达到8.0万人。皋兰县城: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林果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和新兴服务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05年达到4.0万人,2010年达到5.0万人。榆中县城:是县域中心,主要发展新型建材业、城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05年达到4.0万人,20l0年达到5.0万人。海石湾镇:是红古区中心,主要发展炭素制品、煤炭加工工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2005年达到6.0万人,2010年达到8.0万人。中川镇:中川镇主要发展交通、旅游、机械电子、服装及农副产品加工业,2000年人口规模为0.6万人,到2005年达到2.0万人,到201O年中川镇撤镇建市,建成二级市,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第二十五条小城镇是带动农村发展的扩散点,主要包括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谷展开的河口一一东川、达川、平安、花庄、窑街、河桥、连城等城镇;沿庄浪河谷的苦水、红城、中堡:沿中川机场公路的秦川;沿l09国道的忠和、水阜:沿宛川河的定远、和平、来紫堡、金崖、夏官营、三角城等。这些重点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农业生产服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十六条结合国道、省道改建,南北外环路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网系统,把市域内各类城镇有机地联系起来。新建兰州——海石湾、兰州——皋兰、兰州——永登、兰州——榆中、兰州——临洮高速公路,为沿途各城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城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二十七条保护森林,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加强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吐鲁沟、兴隆山、石佛沟辟为兰州远郊的森林公园,增设旅游服务设施,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第四章城市性质第二十八条城市性质: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科技区域中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第五章城市规模第一节人口规模第二十九条人口分布的原则:控制城关中心区的人口增长,合理调整各区的人口布局;加速城市发展轴线上的城镇的城市化进程。第三十条2000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为l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l46万人、农业人口12万人、暂住人口4万人。第三十一条到2005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达到1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万人、农业人口9万人、暂住人口7万人。第三十二条到20l0年兰州市市区人口规模达到l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万人、农业人口7万人、暂住人口9万人。第二节用地规模第三十三条市区面积22l平方公里2000年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到200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到201O年规划建成区面积:159平方公里第三十四条人均建设用地:2000年人均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到2005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81平方米。到20lO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82平方米。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总体布局及发展方向第三十五条市区发展坚持“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原则,形成“一河、两城、七组团”的城市结构,“一河”是以黄河为轴线向东西延伸,“两城”是城关中心区和三滩地区的规划新城;市区分为七个组团,其中:城关区分为城关中心区、东岗、雁滩、盐场四个组团,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各为一个组团。第三十六条一、城关中心区组团,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布置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生活居住等用地。二、东岗组团,主要布置铁路运输、物资储运、商业贸易、生活居住等用地。三、雁滩组团,主要布置高新产业、商业贸易、生活居住等用地。四、盐场组团,主要布置生物制品、医药加工等用地。五、七里河组团,主要布置石油机械、铁路运输(集装箱结点站)、机械加工、高新产业、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用地。六、安宁组团,主要布置文化教育、高新产业、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生活居住等用地。七、西固组团,主要布置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公用设施及生活居住等用地。第三十七条市区建设要遵循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着重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旧城区主要指城关中心区,要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减轻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新区主要包括雁滩、迎门滩、崔家大滩和马滩。雁滩,主要以高新产业、商业贸易、生活居住为主;迎门滩、崔家大滩、马滩地区规划建设新城,主要发展行政办公、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商贸、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等,以带动城市西部各项事业的发展,缓解城关中心区的压力,使兰州市平衡发展,近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该地区的规划控制力度,保护环境,严禁有污染的项目在该区建设。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第三十八条居住用地的建设一切要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出发,把居住组团作为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居住区建设要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组织建设。居住区建设要从提高每一个居住组团的环境质量着手,全面提高城市的总体环境质量。第三十九条2000年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