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学院:园林学院班级:风景园林09-2姓名:余璐学号:080354333摘要:通过对丹凯利的作品---米勒花园的分析,从作品背景,场地状况,设计切入点(通透性,轴线,几何均匀布置,网格),空间组织构造(构造元素,空间分隔,明暗处理,铺装变化,整体叠加)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关键词:丹凯利米勒花园景观作品背景丹·凯利是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1912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是“哈佛革命”(HarvardRevolution)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大师的地位。凯利的欧洲之行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他参观了十七世纪法国勒·诺特杰出的古典园林凡尔赛和斯绍克斯园林中以几何方式组合的林阴道、树丛、草地、水池、喷泉等规则要素产生了清晰完整的空间和无限深远的感觉。在这里,凯利找到了他一直苦苦寻觅的结构手段。这种手段符合凯利所追求的对自然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反映出他那深深扎根于历史中的对自然秩序的精神追求。凯利早期的作品米勒住宅中有着很多历史元素,可以看出他运用古典主义语言营造现代空间的强烈追求,显示出他是一个相当理性和客观的功能主义者。艾克博说“,凯利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既继承传统又摒弃糟粕的决心”。凯利这种高度独立而又相互一致的设计形式相当杰出且适用。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制造着生动的线条”。1955年印地安那州哥伦布市的米勒花园“常常被标志为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更准确地说这是我是多年来第一次,不得不竭尽全力发挥能力的一个项目。”而米勒花园的出现,用丹凯利的话说:“建筑师,当事人,时间地点和我想法都达到成熟,可以去实现现代结构与古典手法的结合。”整个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建筑师-小沙里宁,景观设计师-丹凯利和很好的当事人-米勒(设计上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的共同配合努力。场地状况所在地:印第安纳州哥伦布斯小镇日期:1950’s类型:私家花园面积:3.75Ha场地情况:建筑坐落于整块场地的东侧陡坡的旁边,场地地势由东向西下降,一直延伸到布满密林的河岸,河岸与陡坡之间原有的草地和一些树丛,使场地的南北方向变得连贯。场地布局:将长方形的场地分作三部分——树林、草坪、花园·似乎在响应欧洲古典园林一般将整个地块分为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两部分的布局。·在寻找建筑与自然的最佳结合点——花园。在整个设计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花园是建筑外的自然,同时花园也是自然中的建筑。·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过渡关系经常是明确的序列关系:建筑—规则式的花园—自然式公园—自然环境。这之中,建筑环境的控制力不断衰减,在梯度变化中自然的过渡到自然环境中。设计切入点——由建筑出发(1)通透性由小沙里宁设计的建筑,建筑本身简洁而精致,它为花园的设计提供了潜在的几何,四个侧房围绕中心下沉的房间形成风车式的布局,整个建筑内部与外界采用玻璃墙和天窗,这让外部的氛围(阳光,树影,微风)与室内的氛围融合;就如用屋顶盖住了四个独立的“建筑”,加之建筑四周的玻璃墙和屋顶天窗的运用,使得外部自然渗透入建筑内部,似乎出现了建筑内的‘建筑’和建筑内的‘室外’。这种建筑与外界的通透感正好成为了设计的切入点。首先在建筑原有基础上底座向外延伸25英尺,使整个建筑匍匐大地,加强了建筑与外界的融合渗透。花园与建筑渗透,自然与花园渗透,似乎整个连接都顺理成章,一种延续的流动的空间将就此展开。(2)轴线长方形建筑内部,4个功能区呈风车状排列在中心下沉式起居空间的四周,由此可由建筑延伸出四条轴线,以此为基准,将建筑轴线扩散到花园之中。在花园中对应建筑轴线延伸出四条园林轴线。这种轴线的做法似乎与古典造园的轴线有相似之处,但在轴线布局上却打破了传统,轴线并非指向建筑或是说具有某种仪式性,相反轴线平行于建筑展开,是平稳的,均衡的轴线互相正交。轴线的运用使建筑产生了对整个场地的控制感,加强了建筑与外界的融合。但是,同时由于轴线无主次,无指向性的展开,即没有任何一条轴线指向建筑,所以给人一种离心,延伸的感觉。轴线之间互相正交,雕塑和水池完成了轴线与轴线之间的转换与延伸,随之整个空间流动起来。(3)几何均衡布局不对称布局是现代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不再单纯追求对称性而在乎一种和谐的平衡。格罗皮乌斯1923年申明包豪斯的新观念时说:“房屋各部分的对称关系,以及它们都指向一条中轴线的做法,正在被一种新的平衡所取代。一种不对称但却富有节奏感的平衡代替了原来生硬的对等对称。”米勒花园中,风车形的建筑,引伸出一系列不对称的景观布局形式,这与轴线的布置是异曲同工的。这种均衡与同时代的风格派相似(抽象出米勒花园的分区平面图与蒙德里安的画作比较),各种正交直线划分出几何区块,简单明了,但却均衡平静,平静中又有着微妙的转换与流动。米勒花园中,空间自由而平等的交融、微妙的空间层次、丰富的轮廓和元素暗示出平面尽管有着简洁的构成规则,空间却是多变和多重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趋于平等,使人在游历中感受景观的延伸与无限。(4)网格在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域中,网格是一种象征手法,是延续建筑结构和形式的设计手段。丹凯利在米勒花园的设计中,有一套完整的基准格网体系:从室内和室外的数值上它们是以整数倍数扩大的,并且景观和建筑的网格位置对位,有意在通过这种暗示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室内空间很自然的引导更大尺度的室外空间。其中,建筑的墙体和柱子的模数定为0.762平方米。作为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设计形式,丹凯利则用3.05平方米的网格结构来种植树木和绿篱。景观的网格结构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音符和建筑的形体相回应。由建筑网格为起始,向四周逐渐按比例放大的网格扩散,使建筑与园林富有秩序,看似平静,却似乎有一股离心的,无限延伸的张力。空间组织构造构造元素绿篱是墙,树干是柱子,树冠是屋顶。将植物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来运用,将平面图中的绿篱突出出来,可以发现,整个米勒花园的平面就像一张建筑平面图。丹凯利使用人们认为的“古典”造景元素———如规则水池、平台、果阵林和绿篱等。这些丰富的景观元素形成每一个网格结构单元:规则水池、平台、果树林和绿篱、草坪等,加上阴影、石头、水等自然元素的时空变化,元素间的形体在平面、竖向上的相交,重叠,连锁和建构更大的变幻不定的形态。这种元素的运用使其具有一种水平线的美感,12英尺高的绿篱成为绿色的墙体,设定室外空间的界限,相同树种的植物规则种植,这在水平线上产生了视觉的延伸感。这种由水平线产生的美感,从地势更低的树林里观看更加明显,建筑和园子的界限消失,白色的建筑就像是镶嵌在绿色空间里的一块宝石而已,被一条条长长的行道树形成的直线不对称分隔,清晰的直线更加强调了由于水平线而产生的视觉效果。空间分隔可以看出,米勒花园中的空间分隔大都是靠绿篱(墙)来实现的。通过绿篱(墙)和树干(柱子)的不同的组合排列,从功能出发在园子中明确的划分出了不同的空间。入口的道路,矮篱、高篱、行道树对道路进行围合,有明显的轴线感,形成了三个层次,使虽然很简洁的空间有了层次和微妙的变化。游泳池用较高的绿篱围合,保证了游泳池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游泳池南部的小空间,通过矮篱围合,较为通透,通过栽植孤植树使整个空间有了视觉中心,使整个空间独立出来,有归属感。紫荆的树林,紫荆分枝点较低,围和出的空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但较高篱围合出的空间通透,较为活跃。两排刺槐,形成了如同长廊的空间,以为刺槐道路的西边地势下降有陡坡,更加强了长廊的感觉,道路两端的雕塑和喷泉界定了整个空间。站在开敞的回廊向西望去是两排平行于房子的北美皂荚树所造成的框景,可以看见摩尔的雕塑。这两排植栽一方面可以给住宅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则形成了由北边花园往南的一条步道景观,就像建筑中的廊子。建筑东面的草坪较为开阔,是整个园子中最为开放的空间,就像整个园子的一处留白。基地的边界用侧柏树篱构成,为避免形式的过分僵硬,其中的部分侧柏相互错开种植。红枫则密植在住宅东面道路的两侧,部分树丛是杂植的,开车经由其中,就好似行过一条暗的绿色隧道般。由树干之隙缝中能看到一格格的框景,就像走在皂荚树步道上,可一边沿着房子散步一边欣赏风景。园子东北部得苹果园,围合出了类似于建筑中庭的一个空间,整个空间虚实的变化,使其充满了趣味。总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高矮的绿篱,通过植物体块(整形绿篱、果园、简洁的行列树)的仔细排序、轻松含蓄的休闲草地、在横越住房与场地之间的精致的过度,使住房、草坪和花园空间同步协调组织,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浸透着“透明度”和复杂性的现代空间,巧妙地平衡了张力与自由的关系。从这一点看来,丹凯利经历了从各种的古典语言到现代空间感性转换的过程,关注于创造景观连续性来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需要。他利用建筑潜在的几何形在室外重复,使得建筑物和景园密切地结合,并使空间感觉连贯。从各个空间的布局上看,可发现他的各个功能是以建筑为中心安排的,而道路则是沿着建筑布置,这样的安排对私人住宅来说既方便又很好地满足了其私密性。如儿童游戏场设在住宅的北边,而南边则是成人们所享用的空间。米勒花园使凯利对现代性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有了一种正确的感觉。由于道路并非直接通向房子,而是沿着房屋规划,因此造成住宅具有一种“离心性”的感觉。住宅和外界隔断,使用大量的植栽和开阔的草坪来达成此种效果。米勒花园中,凯利通过结构(树干)和围合(绿篱)的对比,接近了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室外的功能空间:成人花园、秘园、餐台、游戏草地、游泳池、晒衣场等等,在他对透明度的探索--跨越建筑和景观边界的视觉影像和变动的体验,及把实实在在有知觉的景观基调,直接延伸到内部空间。米勒花园的平坦开阔的12hm2的场地给凯利提供自由,使他抛却传统层次和熟悉的传统花园格式的定型去安排。这自由的空间允许凯利集中与那些熟悉的植物体块—绿篱、果园、简单的行列自由组合,显现出没有拘束的清新自然。这也给了凯利吸收和创新机会。在这里凯利对植物情不自禁地喜爱和在空间明暗处理将所有的树冠都看作屋顶,提取出来,可以发现,凯利的米勒花园就像在塑造一个个不同的建筑空间,虽然造园元素简单,但是简单之中却有着丰富的变化。明暗变化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光影的变化总可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延续,即使是园林,似乎也可以找到类似于天窗,中庭或是廊子的感受。由于其规则巧妙的园林布置,使得花园中的光影变化明显,通过光影让整个园子与建筑有了更好的同一性。北侧的苹果园——丹凯利苹果园和一般的树阵不同,他在矩形的树阵中挖出了矩形的空地,使得整个果园有类似于中庭的感觉,光影变化更加丰富明显。西侧的刺槐走廊——列植的刺槐似乎成为了园子的边界,其东面是“室内”,其西面是“室外”,西晒是一道道树干的影子就如同廊子中的柱子一样,一暗一亮,让人对园子有了明显的归属感。房屋西侧的椴树——为建筑挡住了西晒,通过椴树在建筑上产生的光影,加强了建筑与园子的融合。铺装变化铺地以一种拼接的方式作为地面基础,在长度和比例上产生连续变化,成为花园基础的构成部分;空间随着移动连续地展开,视觉和空间大胆地交融;景观要素有目的地在平面上和立面上不相一致的做法,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通过这个方式,凯利试图加强景观的偶然性、主观性,加强时间和空间不同层次的叠加和空间效果。这些也正是结构衔接的本质———结构元素的连结和转换。整体叠加丹·凯利结构主义空间的具有“流动”性,常是严谨的网格、多种秩序的叠加,加上随意的植物,使得空间具有某种“空间——时间同时”的“透明性”。即直线和网格、向周边发展的倾向,这种趋势由于网格的存在而被进一步强调。直线、绿篱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