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 性别差异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第一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性别种类:性别的表现: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染色体性别荷尔蒙性别内生殖器性别外生殖器性别脑性别第一性征—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生理特征第三性征—性格心理(性度)性征性别双性化(第四性征)双性化与中性化跨性别跨性别者变性欲者易装恋者双重灵魂者双性或雌雄同体者性:即生理性别(sex),是生物学术语,指的是指基于遗传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体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用来指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及通常与染色体差异相关联的生殖器官和次性征等。性别:即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昂格尔,1990)公民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二)性别差异客观的存在(三)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二、课程的意义1、理论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因性施教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实中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因2、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3、运用相关知识优化自身角色,做到两性间和谐相处4、尊重理解宽容自学参考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男女差异心理学》刘翔平、葛鲁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男女差异心理学》袁振国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傅安球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两性差异心理学》朱敬先(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评说两性-谈两性性别差异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男人为什么恨女人》中央编译出版社等。第二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注意:性别差异的确定: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总体比较的结果男女两总体中各取样本算出总体平均数结果的可靠性:结论不一证据各异司空见惯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第三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的条件1、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看,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一)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1894-1936)最早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献冯特(W.Wundt,1832-1920)的内容心理学高尔顿(F.Galton1822-1911)的差异心理学霭理士(HavelockEllis)1894年《男人和女人》L.推孟和C.迈尔斯1936年《性别与人格》(SexandPersonality)一书的发表。研究重点:用测验检验男性智力是否优于女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智力无显著两性差异(二)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研究(1936-1954)提出全新的概念: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制定测量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量表作为多项个人问卷的标准组成部分(该时期性差研究的主要议题)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量表的制定1、态度兴趣测量AIAT(AttitudeInterestAnalysisTest)推孟、迈尔斯(1936):456题,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作为一个连续体的两极。将男子气项目总分减去女子气项目的总分即为测验得分。七部分:字词联想、墨迹联想、常识、情感与伦理问答兴趣、人格与观点、内外倾问卷(内向性格问卷)。2、对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的修订哈撒韦和麦金利(1940)增加性度量表:性度量表包含60个项目:工作、爱好、感受性、社会性活动、性表现、性别认同、家庭关系等。特点:量表的女性化部分与女性无关(为区分男性性倒错者制定)3、弗兰克的投射测验(FranckDrawingCompletionTest,FDCT)Franck和Rosen(1949)性度的投射测验测验项目是60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补充完整,据其中36个图形发现性别差异:男性的绘画特征:闭合图形、带有尖锐棱角、倾向于物体联合起来而不是分离的图形(如:摩天楼、裸体女性、动态的物体等)女性的绘画特征:开放图形、较圆滑的边缘(如:动物、花、房子、静物等)(三)性别定型和双性化人格的研究(1954-1982)1、1954-1966:主要研究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定,以及儿童如何实现性别角色认定等问题。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测量仍然十分盛行,忽略性别(特别是女性)的现象依然存在。2、1966-19741966麦考比《性别差异的发展》介绍了性别角色认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行为上的性别差异。1974麦考比(Maccoby,E.E)和杰克林(Jacklin,C.N)合作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确证的结论:(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对《性别差异心理学》的批评: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布洛克(Block,J.H)“尽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然而他对这个领域的描述却是有争议的。”弱点:A.资料根据的弱点布洛克认为很多研究都证明许多性别差异是在青春期之后显露出来B.已有研究进行考察的框架具有的弱点麦考比和杰克林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可能使考察带有偏见C.收集资料、计算结果和进行推论方面的误差导致的弱点3、1974-1982:个人特征问卷(PAQ)与性别角色量表(BSRI)1974年,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Spence等编制个人特征问卷(PAQ)量表1964年“双性化”概念由罗斯(A.S.Rossi)首次提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SandraBem)明确地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双性化的人指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特质的人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SexRoleInventory简称BSRI)。(四)性别角色:多维的与社会的(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1、多维的性别角色1985,Spance等人: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不能由单一特质的量表测得2、社会的性别角色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社会和他人的信念、期望重新塑造个人的行为第四节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1、弗洛伊德的性别发展理论用本能解释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能量,把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源。性别角色发展理论女性心理学简评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发展阶段:口腔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肛门阶段——排泄生殖器阶段男孩—“去势恐惧”女孩—“阳具羡慕”男女相同2、多伊奇女性类型说1944年海伦.多伊奇《女性心理学》相信妒忌男性和恋父情结冲突的解决对女孩人格发展的巨大作用观点:女孩对男孩的妒忌是由儿童的一般嫉妒倾向而产生恋父情结根本不存在,女性更具有自恋倾向、被动性和受虐性。三者以相对平衡的形式构成了正常女性的人格心理把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女性型—被动、自恋和受虐男性型—主动、竞争和攻击性3、霍尼的性别理论凯伦.霍尼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先驱男女人格的差别是社会环境造成的阴茎嫉妒子宫嫉妒男性争夺权力地位即是对没有生殖能力的补偿男性贬低女性是因更害怕自己被贬低,通过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认为女性的“受虐”倾向是文化因素造成4、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内部空间概念是他对两性研究的一大贡献男女的内部的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还决定了人类的生物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5、阿德勒的男女平等观强调社会文化决定女性心理,提倡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先驱)女性的自卑、低贱是社会赋予的青春期的性教育二、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1、性别定型的基础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1)观察学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强化过程(2)班杜拉运用“直接强化”的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直接强化”是指为了实现性别的定型化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奖励和惩罚必须予以区别。(3)模仿即儿童从观察成人行为到表现成人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2、两性角色的获得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婴儿—母亲儿童—泛化同性模仿特定的赏罚3、性别定型行为的产生三、认知发展的两性观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1、认知发展两性观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知结构心理图式(心理建构)人的智力依据同化、调整而达到平衡和发展智能发展阶段理论2、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3、性别认同及其发展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1)性别认同2岁认知自己的性别标记3岁根据外观特征把性别标记类化到别人身上4-5岁明白性别基于身体的构造,认为性别可变6-7岁知道性别与解剖结构组织不可变,“性别常性”、“物体常性”此过程不以提供生理解剖知识而加速,须等待儿童心智发展到足以了解这个事实才能进行。(2)性别分化性别认同行为与性别一致柯氏认为身体意象的意义男性意象---权力尊严侵略性女性意象–-抚养照顾孩子男女都有珍视与其性别相一致事物的自然倾向男孩:女孩:两者相互抵触刻板印象稳定的性别化偏好偏好较弱自我一致性与权力尊严不矛盾(3)亲长认同所有儿童都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及具有权力尊严的人(并非同一个人)。渐增的父亲取向与渐减的女性化偏好并没有减弱女性评价和自我肯定,相反稳固“互补模仿”将自我与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相比,学习以适当的女性化方式和男孩子们相互作用。四、两性世界中的文化人类学观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迥异,这种差异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米德对原始部落的考察男女气质和性格是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每一社会都选择了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加以肯定和强化,选择另一些加以否定和惩罚,从而塑造出因不同性别而具有不同性格的人。2、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特征人类学家根据人类觅食与满足需要的不同方式,将文化划分为:(1)狩猎与采集(2)园艺文化(3)农业文化(4)游牧文化(5)工业化社会跨文化变异的普遍原则: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并使之日趋复杂男性性别角色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利用男女间体力的明显差异作为劳动分工的基础,的确是最简洁、最经济的方法思考题1、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试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的历史。3、麦考比、杰克林的研究中得出的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有哪些?4、性别差异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5、简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6、辨析题:双性化与中性化

1 / 1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