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ppt课件最新完美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赏图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欣赏了刚才这几幅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大家都来回忆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一起来学习《北京的春节》。课题简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贴春联也有讲究的,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标出自然段,想想意思,课文按什么线索写?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读准字音xúnáosuàncùjiǎofěibànzhēnlìzhēngbiānmàisìguàng熟记新词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杂拌儿寺院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张灯结彩零七八碎:万象更新:日夜不绝:万不得已:灯火通宵:张灯结彩:词语解释形容又零碎又乱。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白天黑夜不间断。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整个晚上都亮着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文章线索这篇课文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条理很清楚。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从腊八到过小年的情况。第二部分(第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描写元宵节盛况。第五部分(第13段):描写春节结束的情景。段落层次用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主要内容画卷,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夜,正月初一以及元宵节的情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再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人们有哪些活动或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写表格时间人们活动或风俗习惯时间人们活动或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时间人们活动或风俗习惯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品味重点1、(读)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体会到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俗语说明冻死寒鸦2、(读)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3、(读)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你从哪些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闹”?作具体分析。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对“除夕吃团圆饭”你又有什么体会?透过“”、“”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万不得已必定什么叫“守岁”?你知道守岁有几重意义吗?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4、(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5、(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读着这段话,我们从“处处、整条大街、几百盏”体会到灯的数量多,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体会到灯的种类多,从而让我们体会到元宵热闹、美好的情景。数量多种类多6、(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哪里看出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处处张灯结彩,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买各种花炮燃放,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怎能不美好快乐呢?作用:7、(读)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怎么理解残灯末庙?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分清详略通过同学们填写表格,通过重点句子的品析,你知道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2、中心思想:课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展示了表达了课文总结1、整体印象:学了这篇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美好、快乐)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中国节日的温馨和美好,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3、写作特色: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然后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3、小练笔: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布置作业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