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为促进课题研究工作更好的开展,我又系统的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对于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要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厘米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度量、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感受并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做到公平对待,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出发,使学生人人都受到应有的数学教育,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1.要想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首先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教学《分数乘法》一课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通过让学生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种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2.教学时要把握学科的特点,注重实效性。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正确处理因材施教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合适的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分析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的出现要恰到好处,要在学生愤悱时出现。对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法则、定义可以不让学生探究,但对法则、定义的推导,教师要注意其过程的优化,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对概念、法则、定义进行强化训练,降低遗忘速度;小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予以加强,巩固练习的时间在数学课堂中要占有一定的比重;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始终把握好教学的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说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了学习,那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则给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将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