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傣族婚礼一般都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两颗心拴在一起。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叫“黑迈”)送新娘(傣语叫“摆迈”)家里,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子,用芭蕉叶把桌面铺好,上面放上两个用芭蕉叶做成圆锥形的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雏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盐巴、一杯酒以及盛着糯米饭和白线条的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坐在果子的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拴线仪式开始时,先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头倾听贺词。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子上。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妇的手腕上。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关于拴线来历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古时候,有个穷孩子在王宫里当仆人,一天公主问他:“以后我会嫁给谁呢?”穷孩子直言不讳地说:“你会嫁给我的。”公主认为穷孩子是她家的仆人,竟敢说出这样的话来侮辱她,真是胆大包天。一气之下,拿起一把小刀向小仆人的头上砍去。几年之后,这个穷孩子经过许多周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不久,两个国家联姻,那个国家的公主正好嫁给这个穷孩子。当公主发现夫君头上的伤疤时,悔恨万分,当即向丈夫道了歉。为了表达他们之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就请老人用洁白的棉线把他俩的手腕拴起来,表示他们已把灵魂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了。视频阿昌族抢亲一般是由三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恋爱建立了感情,而在男方聘媒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要将女儿另许他人。这样,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到了预定的日子,男方邀约十几个精壮的小伙子,在深夜摸进女方家,找到姑娘拉起就跑。这时,姑娘就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前往抢亲的人,两个人拉着姑娘跑,其余人在后边担任后卫,以阻止追赶的人。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寡不敌众,所以这种抢亲往往是顺利的。二是当姑娘和她的意中人的行动已被父母发觉,或是男方走漏了消息,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又给姑娘选了另外的小伙子,就会叫自己选中的小伙子赶快来把姑娘接走。于是,小伙子就马上组织人去,先把姑娘家包围起来,然后由两人进家找姑娘,找到后,对她说句“表妹,我来接你了“,说完就由一个把姑娘反背起来,拼命往回跑。这时,即便是姑娘的意中人来到,也不能闯入女方家中或半路截取,只能眼巴巴望着姑娘被人抢走。这是阿昌族抢亲的一种规矩。第三种是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曾立下海誓山盟,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之机,半路截住,拉起就跑。这种抢亲往往会引起械斗,造成伤亡。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让姑娘包上高包头。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男女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老林,直到家里与女方家长谈判结束,才能双双回家。男方在抢亲后第三天仍要聘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说亲。高山族高山族婚俗为台湾的高山族男女青年结婚习俗,结婚之前有纹身、纹面仪式、长跑背新娘、泼水送新娘等习俗。要结婚先纹身台湾的高山族男女青年结婚之前要举行纹身、纹面仪式。姑娘在结婚前一二天,就必须举行。纹身时要用刀在额头、面颊、唇部以及胸、腹等部位刺刻各种花纹图案。在所刺部位鲜血淋漓之时,涂上墨或一种植物染料。因此,无论是纹身还是纹面,都是一件其痛苦的事情。但是,姑娘如不面、纹身,小伙子就不敢同她结婚。而对于男子,他祗有在纹身、纹面之后,才算跨过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界限,取得了结婚的资格。这种习俗,现在台湾省还有一部份高山族同胞中继续保留着。姑娘结婚之前两颊仍要刺羽状花纹,叫做“刺嘴箍”。若不举行这种纹面仪式,男子就不能和她结婚。对于男子来说,如婚前不纹面、纹身,姑娘也不会和他结婚。一路长跑背新娘鲁凯人是高山族的一支。他们的婚礼,从跑步开始,以跑步结束。举行婚礼这天,新郎携带着聘礼,由亲友簇拥着,从男家出门便跑,要一直跑到女家门口。然后,新郎和众亲友齐声高叫,好象是在告诉新娘:新郎来接你来了。其实新娘已被女家亲友用三根麻绳绑了起来,并被藏在了隐蔽处。新郎和众亲友在门外高喊,一直要等到女方亲友在院内唱答之后,新郎才与众亲友涌进女方家门。在院内,新郎向女家父母献礼物,然后便到处寻找新娘,找到新娘,新郎掏出刀子割断麻绳,接着背起新娘跑步离开女家。在归途中,新郎仍然要背负新娘。无论女家、男家多远,应该一气跑回男家。即使新娘高头大马,男女两家相距离又远,新郎背得气喘如牛,汗落如雨,也不能让新娘以步代“背”。维吾尔族尝苦馕婚礼仪式在女家举行。在念完一段古兰经后,主持会分别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与对方结为伴侣,得到肯定的回答,阿訇接着拿出两块维吾尔族的馕,请新郎、新娘各吃一块。这两块馕是蘸过盐水的,咸得发苦,但两人一定要吃下去。象徵将来夫妇终生同甘共苦,忠於爱情的决心。新娘离家出门后,按习俗,沿途的乡里乡亲可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把右手放在胸前向众人频频施礼,给孩子散发喜糖,才能通过。绕火三匝,有夫可依.新娘到了男家,和塔吉克族的婚礼相似,男家门口也点了一堆火,新娘到后,其中的客人用一根火把在新娘的头上绕三圈,然后新娘向每个客人赠送礼物,接着绕火堆几圈,驱鬼招福,就可以进入新房。这个程序过后,新郎的朋友及宾客就唱起喜歌,享用喜宴上的各式糕点和抓羊肉、抓饭。喜宴过后,大家打起手鼓,弹起都塔尔和热瓦甫,跳起欢快的舞蹈。新郎新娘会被邀请单独表演一段舞,气氛随之推向高潮。.新郎新娘同时吃一块在盐水里泡过的馕,意思是“同甘共苦,永结良缘”,因为盐和馕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维吾尔族新娘装在湘西的土家族青年男女中,香袋是他们的定情的信物。一般由漂白丝布作袋面,红布做袋里,上面绣着“鸳鸯戏水”等图案。如果小伙子得到姑娘的香袋,就等于得到了姑娘的心,男方去提亲十拿九稳。湘西土家族姑娘在出嫁的当天晚上,有锅灰涂抹“模米”的风俗。“模米”是代表新郎来迎亲的那个小伙子,一般“模米”没有特殊标记,还故意混在人堆中,要女方将其找出来。姑娘出嫁时,全村的姑娘都来陪她唱哭嫁歌,新娘在婚礼上的哭嫁歌,是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谁家的姑娘不善于哭,就会被认为才低贤劣。在哭嫁歌中,新娘要将新郎和媒人一一埋怨过来。而且哭的时间在出嫁的七至二十天就开始了,到新娘被送上花轿时,才算结束。哭嫁歌新娘出嫁时要穿黑嫁衣。黑色在壮族人眼里表示正统,所以出嫁之日,新娘必须穿上新郎家缝制的黑嫁衣,方能出厅堂与长辈拜别。据说,穿着黑色嫁衣裳也是表示喜庆。喜鹊也是黑色的。但是,他们在其他喜庆节日里却不一定要穿黑衣服。黑色嫁裳是由男家缝制的,在新娘出嫁前,托媒人送到女家当新娘走出厅堂行到家门时,男方接亲娘要马上踏着新娘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传说是为了让新娘忘了回娘家路,一心一意与丈夫成家立业。壮族广西壮乡,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至今还盛行一种抛绣球活动,壮语叫“飞沱”。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男女分行戏打球广西壮乡,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至今还盛行一种抛绣球活动,壮语叫“飞沱”。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柳宗元曾有“男女分行戏打球”的诗句。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然后拉开适当距离离。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抛来的绣球的飘带,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抛回绣球上的礼物。一对青年男女,通过多次歌场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终身。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聘,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诗情画意。来自加拿大的小伙克瑞思与沈阳姑娘王丹琳按照满族传统习俗举行婚礼喜轿到了洞房门前,新郎手拿弓箭,向轿门连射三箭,俗称为箭射新娘,射完后新娘才能下轿一路唢呐高奏,鼓乐喧天,吹吹打打地一直把喜轿抬到洞房外。进洞房前,地下放一火盆,新娘的喜轿从火盆上经过,据称这是为了避邪。接着在门坎上放置马鞍,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就可以揭去姑娘头上的盖布接着还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拜天地、祖先、父母和长辈,夫妻要对拜。晚上也有闹房的习俗。婚礼期间,男女双方家里都要大宴宾客,接受亲朋好友和来宾的祝贺。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蒙古族婚礼习俗——怀孕的母马驮新娘子)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河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把,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苗族婚俗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新婚后不落夫家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苗家婚礼,对唱喜歌,最吸引人。对歌是有充分准备的。举办婚礼之前,新郎家要事先通知新娘家,一个歌队通常由一位歌师和两名歌手组成,男女都可以。新娘家接到通知后,得想法弄清对方的实力,聘请歌师来对付。来贺礼的客人,也要参加对歌。先由主人和正客对。谁对输了退下来,赢的再同贺客对。一般是不容易对输的。因此,贺客要想方设法挑逗,从中引出一队来,往往是几个歌队同堂对歌,歌声此起彼伏,彝族支系的拉乌人的婚俗十分简单。这里的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后只要一起去山上各砍一背篓好柴并背回女方家,女方家的父母就知道小伙子是自己的女婿了。2)脚不落地完美出阁按照彝族的风俗习惯,新娘出阁时,双脚不能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因此新娘出嫁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如: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3)水泼迎亲人驱邪在彝族社会中,人们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了经受住这个考验,男方家迎亲时选派的未婚小伙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要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要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因此,男方家总要在推荐人选中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甚至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174632589哪个民族烤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维吾尔族食用馕的历史很悠久。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