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过年的传统习俗制作者:杨乐馨❤左图:彝族人和撒尼族人跳“阿细跳月”这一民间舞蹈来庆祝。右图:张家界的土家族人在“赶年”时会表演极具民族特色的高花灯舞蹈毛南族人为新年而做的“飞鸟”。怒族:•初一凌晨打吉祥水•怒族的新年叫“炉瑟”,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时,•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都要清扫庭院,扫去火塘里•的积灰,表示送旧迎新,村寨还要举行隆重的•祭谷神活动。大年初一的凌晨,寨里的鸡叫头•遍后,年轻的小伙子要抢先去井里打吉祥水,•他们会从每口井里舀一瓢水回家。据说在新年•的第一个早上,天上会飘下像酥油一样的东西•,这是天神赐给人间的吉祥物,常常会漂浮在•水井的水面上。过年时,人们只要喝到这种吉•祥物,新的一年就能事事如意。•挑回一担“聪明水”•除夕之夜,布依族会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通宵•达旦守岁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担回来•的水也被称为“聪明水”。男孩子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大年期间,人•们相互拜年祝贺———饮酒为乐,还开展赛马、•击铜鼓、吹唢呐、歌舞等各种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以后,才下地干活。京族:•井边祭祀和“买新水”•京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于历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有着和汉•族相似的过年习俗,过节时间•也相同。不同的是,到了除夕•那天的下午,全村人会到立有•祖先牌位的哈亭祭祖。正月初•一清晨,人们要拿香烛到井边•祭祀,谓之“买新水”。初二•再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侗族:•年初一抢“头水”•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在春节期间,要举行盛大的芦笙会,又称“打侗年”。农历年三十晚上过大年,青年男女们在村寨中互相串门,吃“年茶”。各家的女子挑水桶到井旁,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里有白泡沫为最吉祥。姑娘们用这一担水给客人和家里的人煮上香喷喷的油茶———“年茶”。新年初一凌晨,人们还要抢“头水”———新年的第一担水。挑回来的“头水”被认为是吉祥圣洁之物,要专门贮放,只能做饭、炒菜。过年竞技•哈尼族:荡秋千•哈尼族过年时,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他们的秋千架有10来米高,通常立于斜坡上,由4根支架在顶上交叉捆绑,上装一根横木。女人们荡秋千时,则多是在扣上套一块木板,既可站在木板上荡单人或双人秋千。秋千荡得越高,兴味越浓,秋千荡得最高的男子,是女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可以获得女人们的敬酒。朝鲜族:少女跳跷跷板•跳跷跷板是朝鲜族人过年时特别喜欢•的活动,参加的多是年轻的女子。她•们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站在五六米•长的跳板两端,轮番连续起跳,一起•一落,将对方弹送到空中,比谁跳得•高,比谁跳得优美,有人可以跳到几•米高。•关于跳跷跷板的起源,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女孩们足不出户,•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就在院子里架起•跷跷板,一边坐一个,一上一下压着玩,•趁机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哈萨克族:马上运动•在回历新年期间,哈萨克族会举行别开生面的“姑娘追”。•哈萨克族擅长马上运动,“姑娘追”就是其中特别精彩的•活动,届时,来自不同氏族部落或地区的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一男一女两人一组)。活动开始时,二人会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怎么嘻闹逗趣都不为过,姑娘也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就立即纵马往回疾驰,姑娘则骑马•紧追,一旦赶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此时小伙子就不能还手了。一般来说,姑娘•是不会真打的,倘若是不喜欢的,或者言语轻薄的,姑娘•就毫不客气,挥鞭狠狠抽打。黎族:集体围猎•春节时,黎族人会举行一次集体围猎。由最有经验的猎手带队,组织村里的全部男人出动,扛上猎枪,手提弓箭,腰挂猎刀,带着猎狗,进行集体围山狩猎。有人负责伏狩在野兽可能出入的山路口,有人赶着猎狗追逐猎物,吆喝声、犬吠声、枪声混杂,隐藏在山林中的各种野兽纷纷落网。•围猎活动从早晨开始,直到傍晚才结束。分配猎物时,人们会先把兽头分给领队,第一枪打中猎物的猎手获得猎物的一条整腿,剩余的猎物才开始集体平均分配,凡出猎者每人一份,猎狗和猎枪也有一份。猎物内脏、头、脚煮熟由全村人共同享用,其中,孕妇可以分到两份。而走亲访友的,或是路过的外村人,也可分得一份。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民族年夜饭•藏族:石子羊毛做面团馅•藏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是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通常大家会提前一个月开始置•办年货,其中最奇特的除夕晚餐,要数云•南藏族人家的面团,面团和汉族的饺子类•似,同样是用面包馅,不过这馅料相当特•殊,分别是石子、辣椒、木炭和羊毛。在•当地族人心中,每一种馅料象征一个预示•,比如当吃到包石子的面团,则说明他在•来年会变得心肠坚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则表示他会心肠软。布依族:吃碗血米粥•布依族的大年即是春节,所有的族人都会在•除夕前杀年猪、做春糯米粑粑、准备各种蔬•菜,节日一直会欢庆到正月十五。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的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在初一•到初三有吃素的习惯;而居住在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则必须吃一碗血米粥,这•名字听起来有些恐怖的粥,其实是将鸡肉切•成碎块,与血米一起煮成的稀饭。传说这种•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烹制血米粥让全村男女老•少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此后各奔东西,再•见面时,能讲出吃鸡肉稀饭来历的人才能相•互认本家。毛南族:包飞鸟粽•在中国岭西的山区,有一个叫毛南族的少数民族,人口相当稀少,但历史悠久并且风情独特。他们的特色年货是一种用菖蒲叶包裹五谷杂粮而形似飞鸟的粽子类工艺食品,从年三十那天开始,便会将飞鸟粽子悬于屋檐下,直到元宵节后才取下食用。据说毛南族人选择菖蒲做飞鸟,是因为在万物萧条的寒冬腊月,唯独菖蒲叶依旧墨绿地欣长;而包裹成飞鸟形状则是因为鸟是毛南族的图腾。飞鸟被吃掉以后,包裹的叶子也不能随意丢弃,毛南族人会将用过的菖蒲收集在一起,等到“送傩”仪式用于驱邪,传说这样意味着将度过严冬的百鸟放归自然,是毛南族同胞庆祝春节的最后一个仪式,寄托了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崇敬。水族:“鱼包韭菜”最珍贵•贵州省黔南地区的水族有着独特的民旅历法•,他们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作为岁首,而将民•族最重大的年节定在农忙结束的农历十一月•中第一个“亥日”,名为端节。按照传统习•惯,水族人为了纪念远祖的老人逝世,在端•节的前一天晚上只能吃素,不沾荤腥。到端•节当天才开办丰盛的年宴,除了牛猪肉菜,•还要有鱼虾、豆腐、瓜果和糯米饭,其中最•珍贵的佳肴是“鱼包韭菜”。传说韭菜在水•族民间之所以地位崇高,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先辈,他用9种蔬菜和鱼配制出这道•佳肴,成为了节日欢庆的独特美食。补年节,畅饮一天•彝族人把这个补年节叫做“麻龙火•”,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都会补过一次年节。•节日当天上午的团圆饭,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然后全家•共进午餐。中午,男人们会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彝族人祖先打仗•时的首领化身)家里喝酒,按照习•俗在“麻公巴”家里只能喝酒不能•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还会相聚•到村落的舞坪中,由两位“麻公巴•”领头,踏着传统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舞毕,彝族特有乐器五笙被•吹响,族人开始敬酒午餐,共庆佳节。侗族:•陪年节,增进民族友谊•由于侗族与汉族交往频繁,除了过自•身的侗年,很多地区的侗族人还会和•汉族一起过年。在贵州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人就会陪同附近侗族以及•汉族人一起过春节,衍生出独特的“•陪年节”。可以说“陪年”是友好的•侗族人增进民族友谊的一种创意,无•论是自己的侗年,还是“陪年节”,•人们都要新衣着身,杀猪宰牛、打糯•米粑,以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来大•加欢唱。壮族:过“晚年”,迎凯旋勇士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通常称春节为“新年节”,和汉族习俗类似。但壮族民间还保留着另一个过“晚年”的独特习惯———壮族人称其为“吃立节”,在每年农历正月三十那天。相传晚年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一个世纪以前,一支壮族农民武装队伍在抗击侵略者凯旋时,春节已然过去,但为了欢迎这些民族的英雄,大家便为他们再多过了一次春节……这只是少数民族一部分习俗。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同学们可以慢慢地发现哦!到此结束,谢谢观赏!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