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有更新)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去后乃至乃: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的样子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4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六、重点内容理解:•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示例:融洽、欢快、轻松。•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示例:(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3.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4.人物形象分析:•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聪明有才学。•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神。•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元方:明事理、懂礼识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3、《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并非无礼,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有失礼仪,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是一个人胸襟宽广的表现。•5主题归纳•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6、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英才少年的故事?•词语: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8、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9、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B•12《论语十二章》•一、重点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殆(dà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二、重点字词解释•第一章•1、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第二章•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三章•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第四章•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第五章•只学习却不思考,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第六章•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第七章•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第八章•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第九章•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第十章•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第十一章•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第十二章•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重点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词语•1.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今义:表示确数)•2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志志于学立志•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三十而立表修饰•4乐不亦乐乎快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乐亦在其中矣乐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重点句子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重点问题探究•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第四章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喜迎嘉宾,表达喜悦之情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