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补不如食补]————————————————————————————————————————————————————————————————————————~1~封面[药补不如食补]————————————————————————————————————————————————————————————————————————~6~目录第一章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第二章四季食补:吃出健康来第三章食物是良药:常见病的食疗法第四章让女性拥有健康和美丽的秘诀第五章活到天年:健康长寿的食补妙方第六章钦食宜忌:食物相宜与食物相克[药补不如食补]————————————————————————————————————————————————————————————————————————~7~第一章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我国古代即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医家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所以从古至今,食补调养,不论用于治病,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必需的,食物和中药都无绝对的分界。食补是祖先给我们的养生秘方食补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据《备考》和《尚书》记载,唐尧、虞舜、夏禹,寿皆百余岁,他们都非常注意调补饮食。《黄帝内经》成书时,已明确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强调了以食补之,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周代曾于[药补不如食补]————————————————————————————————————————————————————————————————————————~8~公元前1066年,设“食医中士”的官职,专门主管以食补益治病。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酿造品与食品40多种,把食物用于调补和治疗。魏晋南北朝曾有((食经》一书。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梁代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养生终》中对食疗方法都有详细的记载。隋唐时代孙思邈笃重养生,在《干金方·食治篇》中倡导:“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唐宋时期食补得以发展。宋代王怀隐著的《太平圣惠方》96~98卷专章食疗,谈及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陈直著《寿亲养老新书》对食疗作了详细论述,初步形成了食疗专科。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任膳太医,编著(饮膳正要》三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专书。这些著作,在元明、清时代流行很广,并远传朝鲜和日本,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明清时期,有关饮食养生和食疗方法的著作层出不穷,稽康的《养生论》、曹慈的《老老恒言》、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等在食疗理论、食物宜忌、[药补不如食补]————————————————————————————————————————————————————————————————————————~9~食物调摄等方面更臻宪善。几千年来,食疗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治疗疾病,益寿延年,繁衍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隋唐名医孙思邈在《干金翼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些都说明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即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医家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所以从古至今,食补调养,不论用于治病,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必需的,食物和中药都无绝对的分界。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就将食品大枣、核桃、藕等食品列入中药类。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按“果菜米食”作为药物的分类法。食物与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即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属性,可归入不同的经络脏腑。故按中医的“四气五味”理论,食物与体质的四气(寒热温[药补不如食补]————————————————————————————————————————————————————————————————————————~10~凉)必须在治疗上考虑到,如体热、热病,宜多食寒凉性食物;反之,寒体、寒病,宜多食热性食物。人身脏腑有阴阳之别,体质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脏腑、体质倾向阴的,喜爱温性食物和药物,属阴性再吃寒性、凉性食物就不太合适;属阳性体质的人则喜食凉性、阴性食物和药物,若给温性、热性食物或药物则常有上火、便秘和发热等情况。根据体质特点,饮食和药物一样,要有所选择。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切药物都要通过人体的吸收运送才能发挥作用。脾为后天之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身保健着重照顾脾胃,调摄食物。《医言》说:“常年有病与老年病人,主要在保全胃气,保全胃气在食不在药。”古人特别注重对虚症之体采用补益之法,有“虚则补之”、“损则文叠第一章.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益之’’的说法。人体的健康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在食补时应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来选择食物。不能只孤立地看食物的价值,所[药补不如食补]————————————————————————————————————————————————————————————————————————~11~谓高贵的补养药品,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看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的具体情况不同,补虚时也有所不同。阴虚体质的人,即常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光剥。俗谓热性体质的人,多消瘦,宜多吃凉性食物。相反,阳虚体质的人,畏寒,四肢不温,而舌苔淡白,舌淡,阳痿,早泄,宜多吃热性食物。有些老年人头昏、目眩,是肝肾阴虚肝阳上逆表现,宜多食蔬菜、水果或壳类海产品等;如肠燥便秘者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芭蕉等水果及含油脂的食物;反之,阳热之体忌辛辣之品,寒体寒病忌生冷瓜果,脾胃湿热重者忌油腻呆胃之品。所谓”虚不受补”,是说服用补品,如人参、鹿茸或吃了羊肉汤、狗肉等大温之食物,出现了口干、唇焦、烦躁、夜不能寐等虚火上延及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虚人脾胃虚弱,腻滞之品伤胃所致,另一方面是用了补阳和补气之品,更使阴虚体质的人原有的”虚火”症状加重。[药补不如食补]————————————————————————————————————————————————————————————————————————~12~阴虚体质不能盲目地用温热补品,而应以滋阴液为主,这样才能收到补而有益的效果。气虚者,表现乏力、气短懒言、头晕、出虚汗、小便清长,可以吃点胎盘,或用人参炖鸡汤吃。血虚者,表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手足发麻及舌质淡,可以常吃红枣、桂圆、动物的血和肝脏。元鱼、乌龟和淡菜都是阴虚病人的好补品。牛羊鹿肉温中补虚,狗肉味美香浓,能和血暖身,是阳虚体质的好补品。《内经》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不入半日则衰矣,一日则气少矣”。”饮食白倍,肠胃乃伤”。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做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及“食饮有节”,定时定量,切忌大吃大喝。提倡素食是我国古代养生家的一贯主张,佛教、道教养生家均遵循为养生大法,不可破规。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甘厚味,对于保健长寿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孙思邈提倡老年人的食物“常宜轻清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还强调“喜养性者常需少食肉,多食饭”。《内经》指出“高(膏)[药补不如食补]————————————————————————————————————————————————————————————————————————~13~梁之变,足生大丁(疔)”,就是指嗜食肥美厚味容易引起疾病。食宜淡,不宜食盐过咸。昔谓:“盐者胜血”,“咸使血凝”。现代已认识到饮食过咸与高血压病的高发病率有关。食物要求清淡,但也不能过于清薄粗粝,否则味同嚼蜡,不能适口,也会影响食欲,使营养缺乏,有损健康。元代邹铉主张老年人服牛奶。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记载:“牛乳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故为人子者常需供之,以为常食„„。”常食牛奶有益老年人身体健康。素淡结合的食物对人体有益,古人认为是养生的基本要素,有诗作证:“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干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药食同源,食补祛病[药补不如食补]————————————————————————————————————————————————————————————————————————~14~食补与食疗、药膳意义相近,它是指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食代疗,达到强壮身体和延年益寿目的的养生方法。《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它说明了食补的内容及目的,即除了用药物祛邪治病外,还必须利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来补益精气,滋养身体,调节机能,增强抗病能力,通过扶正而达到祛邪的功效。1.食补的作用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人类必须摄入食物,才能维持生命。合理营养是健康的保证,完善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机体健康所不可少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以赖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无机盐、维生素、水分等,是人体生长发[药补不如食补]————————————————————————————————————————————————————————————————————————~15~育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人体通过摄入食物以保证体内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供给,机体又通过不断汲取食物中的营养而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要强壮身体,防病抗病,延年益寿,必须重视食物补养。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说:“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唐孙思邈指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些论述,阐明了人体患病后的治疗原则。即先以饮食作为调养机体,防止病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的重要措施;当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方可运用药物治疗。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况且食物没有药物之偏,对机体的副作用很小,俗语所说的“药补不如食补”,其意义正在于此。2.食补的特点食补不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学”,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了历代食疗营养的宝贵经验[药补不如食补]————————————————————————————————————————————————————————————————————————~16~而形成的,所谓“医食同源”就包括了这个方面,因此食补既有“医”的特征,又有“食”的特色。(1)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洽未乱。”这种理论体现在食补中,即通过平时的饮食营养卫生,不断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危害,以保持身体健康。当机体患病后,则更应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用食补来调治疾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当药物控制了病情时,就应以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以免药物损伤机体的正气,这便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所指出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注意饮食营养卫生,无病防病,有病防其恶化,是食补的基本原则之一。(2)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辨证论洽,食补也应根据这一原则进行。《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疚。”这便是选择食物在配合治疗上的重要[药补不如食补]————————————————————————————————————————————————————————————————————————~17~性。当身体有病时,若选择食物合理,则促进机体康复,反之,则会加重病情。如何选择合理的食物呢?这应取决于辨证的结果。辨证配膳的首要问题是根据人体脾胃消化吸收和运化状态选择相应的膳食。因为脾胃功能的强

1 / 3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