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领导智慧修身篇(PPT-78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与领导智慧——修身篇提纲:1、修身:做人有原则2、处世:世道多坎坷3、为政:仕途当谨慎4、用人:领导大方略5、谋事:成功靠运筹6、应变:困境见真智前言1、国学的涵义: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前言国学是二十世纪初,我国提倡的一门学问。国学又叫国故学、古学,或叫中学、中国学,它是相对于西学的称谓。国学分广义和狭义,狭义指:六艺之学,即诗、书、礼、乐、春秋、易,即经学,亦即儒家的一些著作。又因六艺之学后附小学,因此文字、训诂、音韵也包括在内。广义指:经、史、子、集四部。(十三经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国学前言2、领导的概念管理与领导:联系和区别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领导的功能:激励、指导、沟通、解决管理:让别人去做事情领导:激励别人去做事情前言管理:dothethingright领导:dotherightthing管理者:处理复杂问题,以消极,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回避风险。领导者:处理变化问题,以积极、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寻求冒险。前言管理者: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回避单独行动,按角色与他人联系。领导者:关心的是观点,通过开发愿景确定方向、传达愿景、激励他人克服障碍实现愿景,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前言领导的定义: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这种影响的来源可能是正式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领导问题应包涵的内容:(1)自我领导(6)决策(2)时间管理(7)沟通与谈判(3)知人、善任(8)用权(4)团队建设部(9)领导(5)激励(10)变革第一篇修身:做人有原则一、德行是做人为官的根本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2.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第一篇修身:做人有原则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一篇修身:做人有原则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平天下齐家治国学问德行功业人生最高目标治人修己内圣外王德者,本也。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3、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忠”:一般特指“忠君爱国”“孝”:“善事父母”,“百善孝为先”“仁”:就是“爱人”,“仁者爱人”“义”: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礼”:礼让,其核心是“尊重”“智”: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信”:诚信,不虚伪“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这是立身之本。4、弘扬传统道德,赋予的新内涵“忠”,就是要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就是要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义”,就是要坚持正义,保持节操“礼”,就是要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智”,就是要提高素质,服务社会“信”,就是要诚信守法,言行一致5、官德(1)官德的涵义: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5、官德(2)官德不正的原因:官德不正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信仰沦丧、教育不力、监督失效、强权政治、司法不公、官官相护等,都在某种程度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德不正的现象。纵观今天的部分官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部分官员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部分官员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所有这些原因,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官德的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3)如何看待官德“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古人说:“治国之要在治吏。”官风决定民风,“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民众有巨大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只有形成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4)对于新时期应该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第一、讲官德,必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谬。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讲官德,必须情为民所系,就是为官者从心灵深处要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鱼水真情关系。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它们组成了现代“官德”的基本内核:“为民”是官德的核心,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也;“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为官者要公字当头,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第三、讲官德,必须权为民所用,为官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官者就应当为人民用权。腐败源于权力的“恶行”,廉洁源于权力的“善行”。权为民所用,即是一种“善行”之举。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行事。切不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第四、讲官德,必须利为民所取,为官者与人民群众在利益上有着内在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互利性的联系,为官者只能以代表、给予及保证的形式相联系。古话说:“官廉,乃民之表。”《清人逸事》有一篇题为《禁止馈送檄》的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也应当成为当今官者利为谁取的檄文。第五、讲官德,必须“绩”为民所留,“为发展排座次,以政绩论英雄,”这是用人观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他促使为官当政者在位时都不敢掉以轻心,玩忽职守,而中力图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留下政绩。古人早就说过:“德,国家之基也。”不患位子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为官当政者要建树“政绩”,应该把政德放在首位,政绩要为民所建、为公而留。总之,德兴业兴,德败业败。讲官德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并告诉为官者,情为诚,就是对民要真诚守信;警示为官者,权为善,就是权要善举善行;提醒为官者,利为廉,就是要保持名节;劝诫为官者,绩为实,就是绩要务真求实,厚德载物。总书记的“五德论”告诫党员干部立身为官之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众所周知,“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才”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以“五德论”的形式,第一次全面地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原则的内涵进行科学阐述,突出“德”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德”的份量,为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树立一面鲜明的旗帜。“以德修身”是基础。做官先做人,人品决定官品。品质塑造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倡导修身,把道德修养视为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养性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加强德的修养是根本的、基础的、长远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以德修身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以诚信为本、以正直为贵、以宽厚为德,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办好事。可以说,德是为人之根本,是衡量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前提,是提拔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以德服众”是重点。德高则望重,德高以率众。在日常工作中,群众服从领导,主要表现为“力服、才服、德服”等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以权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才能服人可以使人折服,而以道德服人则使人心服。领导干部只有注重修身养德,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以德服人,真正受到群众爱戴,才能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领导干部要做到以德服众,就要在实践中修炼“官德”,端正“官风”,做到以爱民为民为本,以富民安民为重,培养党性至上的政治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他人至上的人生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公正至上的内心境界,以良好的品行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使群众一呼百应,让群众心服口服,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以德领才”是保障。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德是方向盘、是导航仪、是指南针。古语云:“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之,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行善,小人挟才以行恶。”一个无德的领导干部,会导致百姓受苦、基层受累,甚至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表明,“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一个有德的领导干部,在他身边能够汇聚有德之人,其中不乏有才人。而一个缺少品德的领导,则难于凝聚有识之才。为此,要把德摆在干部选任的首要位置,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考察干部德的力度,用好品行兼优的这把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以德润才”是关键。人而无德,行之不远。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一个人没有品德,没有志向,整日琢磨不劳而获捞名利、投机取巧得好处,决不会产生和生成正确的智慧和才气。实践证明,才不足,可以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来提高,可以经过今后的诸多途径加以提高;德不足,人品底子差,很难弥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收获甚微,难以改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此,领导干部自觉地把从政之德列入自身修养之中,在求学求知的过程中,始终把德的修养摆在“龙头”,加强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品德的提高促其才华的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品,陶冶高尚情操,在以德生智中培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才华,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用权,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大问题,实现大德之行必有大治的目标。“德才兼备”是根本。“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在实际工作中,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在德与才的关系上,不仅要重德,也要重才,不片面强调发展德或才。强调以德为先,并不是要忽视才。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将德放在首位,既要把好政治关,坚决把“无德”、“缺德”、“寡德”者挡在门外;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德是立身之本、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