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级护卫舰成功级舰为海军二代舰「光华一号」计划案,仿美国Perry级(美方共建造了51艘)所建造的飞弹巡防舰.船体由高雄的中国造船公司兴建,技术及物料采购由原Perry级承建商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协助,战斗系统由中科院负责.海军於1989年与中船签约,1990年一月十日第一艘成功号开工兴建.成功舰於1990年十二月廿一日安放龙骨,1991年十月五日下水,1993年完成公试,五月七日交舰成军,前後历时40个月.後续的各舰则以每艘间隔11个月的进度陆续完工.本级舰为钢质船壳(比美Perry级稍厚),主甲板上则为铝质结构;舰身长453尺,宽46.95尺,吃水25尺;满载排水量4,103吨,轻载3,900吨.主机为两部LM2500燃气涡轮机,马力40,000匹,有可变角度之螺旋桨,单轴推进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在20节巡航时为4,500里.本级舰的舰艏装备一具Mk-13单臂飞弹发射器,弹舱内有40枚备射的标准防空飞弹;在驾驶台後之01甲板上装有两组四联装雄风二式反舰飞弹发射箱,接著是一门朝後的76公厘快炮,在01甲板尾端装置一门Mk-15方阵快炮.在两舷侧方面各有一组三联装的Mk-32鱼雷发射管,其上方的支撑平台各装备有一门L70/40公厘机炮.舰尾是可容纳两架S-70C-1型的反潜直升机库与停机坪,并有辅助降落设备.本级舰射控系统是Mk-92(Mod6)型,一部AN/UYK-43型电脑采集中式设计;装有SPS-49对空雷达,SPS-55平面雷达与CAS,STIP射控雷达等.水下射控系统是Mk-114型,声纳是SQS-56型.电侦系统是SLQ-32型与Side-Kick电子反制系统配合干扰火箭等装备执行电战任务.编制军官18人,士官兵180人,飞行机务人员19人.本级舰原预定建造8艘,分别以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来命名:成功,郑和,继光,岳飞,子仪,班超,张骞,田单等.最後一艘的田单本来计划要装备ADAR-2N相位阵列雷达与Mk-41垂直飞弹发射系统,并修改多处舰身结构成为新的一级,但终因预算原因而被取消;其先进功能可能寄望将来能租到美军的Spruance级驱逐舰来替代.本级舰最终确定将只建造7艘,於1998年底全部完成.「光华一号」当初选定Perry级为蓝本时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由於Perry级本是美国海军高低组合政策中担任低档部份的装备,她在大舰队中担任局部任务功能本来并不需要很完备,但对样样都要兼顾的台湾海军问题就来了.首先是在她庞大的舰体上只装备了少数的兵装,这个问题台湾以自行加上多种原来没有的武器而解决,但这总是与原设计有冲突的.其次是她的单轴推进方式在主力战舰中是极少见的,因为只要一出问题军舰立刻就成为待宰的鸭子,虽然她在舰舯装有辅助推进器,但功能仍是有限.最後是铝质的上层结构,在福克兰战争中英国雪菲尔德号巡防舰被阿根廷飞弹击沉的案例,已经清楚看出铝合金在遭攻击时的脆弱性.不过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容易解决的.成功舰在1994年九月的汉光演习中曾因海空联系不良,造成舰上方阵快炮将向民间金鹰公司租用的拖靶机误为目标发炮将其击落,机上四人全部罹难的惨剧.郑和舰则曾因靠泊时不慎撞毁重要装备导至舰长韩彬被革去舰长职务.成功级服役情况:编号/舰名制造厂完工/接收1101成功高雄中国造船厂1993.5.71103郑和高雄中国造船厂1994.4.71105继光高雄中国造船厂1995.3.41106岳飞高雄中国造船厂1996.2.61107子仪高雄中国造船厂1997.11108班超高雄中国造船厂1997.121109张骞高雄中国造船厂1998.12“拉斐特”级护卫舰台湾“康定”级护卫舰的母型——法国“拉斐特”级(LaFayette)护卫舰。“康定”级是台湾海军“光华2号”计划的核心,计划共造16艘,首问“康定”号预计1996年9月正式服役.2000年后,该级护卫舰将和“成功”级(即美国“佩里”级)护卫舰一起构成台把海军主要的水面作战力量,其反潜作战能力也将自有质的提高.80年代末,青黄不接的台湾海军出台了一个跨世纪装备发展战略:在2000年前,通过对24艘老舰改装和租借部分退役舰艇以及“光华1号”和“光华2号”计划,使台湾海军完成由第一代舰艇向第二代舰艇的过渡。21世纪初,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执行“光华2号”计划和其它用以发展潜艇和电子信息装备的计划来加速海军的发展,使其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机动作战舰队。台湾海军为执行“光华2号”计划,曾选择了大量舰艇作为其母型,最后于1991年选中了法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拉斐特”级是一艘什么样的舰艇?它的隐身秘密究竟在哪里?“拉斐特”级和“康定”级有哪些不同之处?“康定”级今后向何处发展?1996年9月“康定”级护卫舰服役后,在台湾海军的兵力结构中将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康定”缓的原型:“拉塞特”级隐身护卫舰“拉斐特”级反潜型护卫舰是法国国营洛里昂造船公司1988年开始建造的,1990年12月开工了15艘,1992年下水了13艘,1993年第15艘进行海试,1995年首舰交付使用。法国海军最终计划订购6艘,台海海军订购了6艘,按特阿拉伯海军订购了两艘。目前,沙特订购的两艘已经交付使用,台湾订购的6艘中的首舰1996年开始交付使用。“拉斐特”级以其优美的外形设计、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超的隐身效能,博得了世界各国海军和造船界的好评。该舰长125米,宽15.4米,吃水41米,满载排水量3600吨,人员编制153人,其中12名军官,68名军土,61名水兵,直升机部门还有12人。动力装置为4台柴油机,两个可变螺距螺旋桨,航速25节(1节=1海里/小时),自持力5O天,续航力9000海里/12节。“拉斐特”级护卫舰的主要武器为1座100毫米舰炮,两座20毫米火炮,两座四联装“飞鱼”舰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海响见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载弹24枚,两座反潜鱼雷发射装置,1架中型直升机。采用NFH-90型直升机时可装备AS15或AM39反舰导弹,并能在5~6级海情下着舰。舰上的主要电子设备有对空/对海警戒雷达,导航雷达,直升机着舰雷达,火控雷达,雷达干扰机,“达盖”诱饵/箔条发射装置,“萨盖”无线电干扰机和拖曳线列阵声纳,两部GPS接收机。该舰的主要特点是辐射噪声较小,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续航力和自持力较强,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灵活更改负载和现代化改装,自动化水平较高,其主要技术可满足21世纪的作战需求。过去,水面舰艇的上甲板以上非常杂乱,光是上层建筑就有一两个,还有一两个大烟囱,前后主炮和数门其它各种口径的舰炮,防空、反舰导弹和反潜鱼雷发射装置,电子干扰箔条发射装置,深弹、水雷投放装置,直升机,以及舷侧悬挂的交通艇、气涨式救生伐、锚机、舷侧栏杆等。这些规格不同、大小各异的电子和机械设备堆放到上层建筑之后,不仅会造成电磁兼容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使舰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不同程度地增大,也就是说增大了舰艇的暴露率,因而很容易被敌人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也很容易遭受雷达和无线电制导导弹药攻击。80年代中期以后建造的水面舰艇,已经开始注意外形设计中的隐身问题。目前,最好的是全隐身舰艇,比如瑞典的YS-2000轻型护卫舰和美国的“海影”试验艇等,但这些舰艇的吨位都不超过1000吨。三四千吨级以及更大一些的舰舱时还难以实现全隐身。但在局部隐身方面已经迈出可喜的~步,比如英国的23型“公爵”级反潜护卫舰和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都取得了明显的隐身效果。但是,像“拉斐特”级舰艇在外形隐身、红外隐身和水声隐身等方面采用综合隐身技术,并产生明显效果的还十分少见,堪称一级先进的跨世纪型隐身战斗舰艇。外形隐身就是通过巧妙的外形设计来减小雷达反射面积。“拉斐特”级的线条非常优美、流畅,在水线以上的各个暴露部分,几乎找不出一个直角的部位,所有舰体过渡之处和设备的外形都采用倾斜角度圆滑过渡,以避免造成雷达波反射。上层建筑部分的倾斜角度达到10度(像英国的23型护卫舰、美国的“阿利·伯克”驱逐舰等上层建筑的外壁倾斜度一般在7”左右),而舷部则达到20度以上,这是任何一艘同类舰艇都没有达到的指标、此外,上甲板以上非常光洁,暴露的武器较少。“拉斐特”级舰艇的电子设备也大为简化,一改过去舰艇上层建筑的杂乱状况。主桅杆最高处装有ARBR21电子战侦察天线、DIBV10红外探测器及卫星通信天线,在后烟囱的前部装有“海虎”DRBV15C对空/对海警戒雷达,在上层建筑的顶部装有“海狸”II型火控雷达,在驾驶室顶部装有1226导航雷达。除上述必须暴露的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外,对于传统上暴露的设备一律采取隐蔽安装:直升机收进机库.在需要起飞和降落时通过机库连接飞行平台的轨道和格栅进行起降操作;包括锚机、带缆桩和卷车等在内的锚泊设备安装在上甲板以下的主甲板上,停靠码头和需要锚泊时可打开舷侧作业扎进行操作;舷例小艇和吊艇架也收回到上层建筑内部,需要时打开舷侧盖板即可放出小艇;所有的舷边栏杆也取消了,暴露的导弹、舰炮和雷达等外部也采用倾斜状盖板。通过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拉斐特”级舰艇的雷达反射面积大大减小,据说,仅相当于500吨级快艇,甚至舰上的直升机在起飞执行任务之后,要返回母舰时居然很难找到它,这时母舰不得不采取增大自身雷达反射面积的办法引导直升机返舰。除外形隐身措施外,该舰还采取了许多降红外措施。舰艇的红外辐射源主要是烟囱,如果不减少烟囱所产生的大量红外辐射,将极易被敌方红外探测装置发现,更为危险的是当敌人发射的红外制导导弹锁定本舰后,舰艇将很难脱身。为抑制烟囱的红外辐射,9O年代之前主要是采用在烟囱内侧徐敷降红外涂料的方法。“抗斐特”级舰艇的新颖之处在于采用综合降红外措施:既使用降红外涂料,又对关键部位采用特殊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造,加强隔热和绝缘抑制红外辐射,效果十分明显。此外,在水声降噪方面,主要是采用了美国海军80年代就广泛采用的气幕降噪方法,就是在舰艇底部通过各种导管来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形成气泡塾,吸收本舰向水下辐射的噪声,以降低敌方潜艇探测和鱼雷攻击的概率。康定”级:不完全是“拉圭特”级“拉斐特”级是法国建造的基型舰艇,其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只考虑到适合于法国海军和北约的作战需求。沙特阿拉伯和台湾海军在购买该舰的过程中,都根据各自的作战任务和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负载装备方案,法国造船厂则据此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建造。“康定”级和“拉斐特”级相比,除船体和部分电子设备相似外,其余部分基本都不相同。现将“康定”级护卫舰的情况简介如下。研制概况“康定”级是台湾海军“光华2号”计划的核心。迫于政治原因,1991年法国政府在批准为台建造6艘护卫舰的方案时,特别申明是仅为其建造船体,提供平台,不进行后期舾装,即不装备任何导弹、火炮和鱼雷等武器,电子设备的配备仅保证其正常航行需要,不另装备其它任何设备。实际上,虽然武器和直升机等预留了空间,准备由台湾海军自行装备,但许多先进的电子设备,特别是雷达和拖曳线列阵声纳等,仍然由法国公司提供并装备。法国洛里昂造船厂和汤姆逊无线电设备公司作为6艘“拉斐特”级护卫舰的主承包商,于1991年8月接受了台湾海军6艘“拉斐特”级护卫舰的订货。第一批3艘舰分别于1994年3月5日、1994年11月5日和1995年3月13日下水。第4和第5艘船体部分和上层建筑大部分模块的建造已经完成,6艘舰艇将于1998年底全部交付使用“康定”级护卫舰首舰“康定”号,舷号1202,法国造船厂船坞编号Z001,1995年8月开始海试,1996年3月完成门装后交付台湾海军,预计1996年9月正式服役。第2艘“西宁”号,舷号1203;第3艘“武昌”号,舷号1205;第4艘“迪化”号,舷号1206;第5艘“昆明”号,舷号1207;最后1艘是“成都”号,舷号1209。主要武器——反潜武器主要是两座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装置,用以发射Mk46反潜鱼雷。台湾海军的鱼雷武器主要是Mk44、Mk46和SUT三种型号。Mk46是从美国引进的轻型鱼雷,主要装备S-2反潜机、S-70直升机、驱逐舰和护卫舰。该鱼雷总重258千克,战斗部重44于克,最大射程11千米,自导搜索距离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