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交通规划土木工程学院李鹏《地下空间概论》第5讲主要内容•地下步行系统规划•地铁系统规划•地下停车场规划地下步行系统规划地下步行系统特点地下步行道路是指修建于地下的供行人公共使用的步道。而由多条这样的步行道路,有序地、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地下步行系统。它应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1)中介性起着整合地上与地下,地下与地下分散空间的作用。•(2)公共性其本身就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地下商业街、下沉广场等集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3)系统性地下步行系统只有越连续,规模越大,才能越受人欢迎,才能有效发挥其交通及活动功能。(4)便捷性出于行人的方便心理,行人活动具有“平面性”,一般不希望过多转换主要通道的层次。组成与分类•地下步行区一般设置在城市中心的行政、文化、商业、金融、贸易区,这些区域应有便捷的交通与外界相接,如公交车枢纽站和地铁车站。区域内各建筑物之间由地下步道连接,四通八达,形成步行者可各取所需而无后顾之优的庞大空间。•按功能分类地下商业街下沉广场专用地下道地下中庭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以地铁(换乘)站为节点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以地下商业为中心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力求便捷•鲍拿凡彻广场地铁站及站域地下道平面示意图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环境舒适宜人城市地下步行系统布局原则•经济适用国内外凡设置先进、齐全步行系统的地方必定是金融、贸易和商业、服务最集中的地区。为之投入的建设资金和运营成本一般都能产出高额的效益。如北美大城市的步行区无一例外地都拥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它通常都是一幢或数幢规模庞大的,集购物、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建筑群为主体,并辅助各类地下、地上步道相连。系统布局模式•(1)双棋盘格局•地下步道位于街区内,形成与地面道路错位的棋盘形格局。其优点是:由于地下步行系统的大部分均由建筑内的步道构成,建筑内的中庭充当地下步行系统的节点广场,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跟随地面建筑而自然获得,识别性较强。适合于街区内的建筑普遍较大、基地较完整的新兴大城市中心区。这种模式多见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系统布局模式•(2)单棋盘格局•地下步道位于街道下,形成与地面道路重叠的单棋盘格局。其优点是:由于基本在道路下建设,避免了与众多房地产所有者在用地、施工、使用管理方面的纠纷。但缺点是:开挖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地下步行系统的特色、识别性较难获得。适合于街区内建筑物规模较混杂、基地较零碎的城市中心区。以日本城市最为典型。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要点•1)地下步行系统规划特点•由于行人流通是城市经济的来源,城市中心区正是因为人流大而具有吸引力,同时具有商业活力。城市地下步行系统设置的目标应该是改善该地区地面交通环境,给人创造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环境,提高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但不降低该地区原有的商业活力。•行人流通指的是行人的多少和方向,产生于物理形式的环境中。因此,规划应该体现对行人流通的一种模拟,让行人有所选择。地下形成网络,同时应该是一种大型的高强度的交换节点,具有多个分散的出入口。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要点•2)地下步行系统规划重点考虑的内容(1)明确地上与地下步行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2)在集中吸引、产生大量步行交通的地区,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步行系统;(3)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步行道路与地铁站、沿街建筑地下层的有机连接;(4)利用城市再开发手段,以及结合办公楼建造工程,积极开发建设城市地下步行道路和地下广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要点•3)人流组织•4)地上地下关系•5)与城市步行系统的关系•6)容量的确定•7)与其他地下空间的联系•8)步行系统中的环境地铁系统规划•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从而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地铁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地铁的主要优点:•1.快速。最高时速达80公里左右,平均行车时速约36公里,每站停车一般为30秒。其行驶速度为地面公共交通工具行车速度的2-4倍。•2.准确。城市地面交通工具受路面交通情况或天气的影响,但地铁却不受干扰。在交通繁忙的高峰时间,地铁列车每数分钟就开出一班。•3.安全。列车采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来操作,严格保证列车行车间隔。地铁供电采用双电源,停电可能性甚微。地铁同样重视防火措施,设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设备,各车站均安装有闭路监控系统,以便随时了解车站的情况。•4.舒适。列车与车站通常都有空气调节装置,使温度与湿度保持在最舒适的范围内。•5.运量大。其运量为公共汽车的6-8倍,完善的地下铁道系统可承担市内公共交通运量的50%左右。地铁路网规划设计地铁车站规划设计地铁路网规划一般要求•(1)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他地区,条件许可时可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2)地铁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与规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3)地铁的每条线路应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线路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立体交叉。地铁线路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联络线。(4)地铁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铁线路交会处。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市区为1.0km左右,郊区不宜大于2.0km。地铁路网形态放射形(a)(b)波斯顿地铁线网•放射加环线型(a)(b)莫斯科地铁网络•棋盘型(栅格网状形)•棋盘加环线型伦敦地铁•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型北京地铁•混合型东京地铁•其他类型•地铁路网规划的步骤、方法与原则•地铁选线•车站定位•地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地铁车站规划设计•地铁车站规划的一般要求•(1)地铁车站设计,应保证乘客使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2)设置在地铁线路交会处的车站,应按换乘车站设计,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3)地铁车站的总体设计,应妥善处理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4)地铁车站应设置在易识别的位置。•(5)地铁车站应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实行综合开发。地铁车站规划设计——车站形式1.按运营性质分类始、终点站,中间站,区间站和换乘站折返线正线换乘站区间站中间站始终站折返线2.按车站站台型式分类(1)岛式站台站台(a)(b)(c)平面图剖面图•(2)侧式站台站台(a)(c)平面图剖面图站台(b)•(3)岛、侧混合式站台站台站台站台平面图剖面图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出入口•内部环境地铁车站规划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独立车站,还是综合体•若是综合体,应该包含哪些功能地下停车场规划整体布局形态•(1)网状布局•(2)辐射状布局•(3)环状布局•(4)脊状布局个体形式与其他地下公共设施的联系•地下停车场(库)与地下步行道路的联系最为紧密,也较容易实现。•地下车库的人员出入通道可与地下步行道路相连通,从而借用其出入口,跨越主要机动车道,方便了车库与停车目的地之间人流的组织。•地下停车场(库)与地下商业街、地铁站结合建设已成为当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主流,三者资源共享,并带动地面商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的某一区域发挥了很好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