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重点)2.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文字,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学习本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难点)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重点)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现代作家、学者。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郑振铎(1898—1958)走进作者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郑振铎()污涩()红绫()乞丐()诅骂()屋脊()懒惰()怅然()蜷伏()虐待()郁闷()惩戒()妄下断语()怂恿()duósèlínɡɡàizǔjǐduòchànɡquánnüèyùchénɡwànɡsǒnɡyǒnɡ生字词◆多音字()对称()称号()高提()提防称提chènchēnɡtídī◆词语集注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悲楚:悲伤凄楚;悲苦。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学习活动活动任务:1.走近猫,了解经历。2.品读猫,理解感情。3.感悟猫,探究哲理。走近猫活动一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给文章文段,并总结段意: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4)第三部分(15-34)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快乐过程及小猫不幸病亡的悲惨结局。写“我”家养第二只猫的快乐过程及小猫被人捉走后,全家人的愤恨之情。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猫含冤而屈死的悲惨结局。2.小组合作,推选代表。以“我是主人的第……只猫,我……”开头介绍一只猫。要求:(1)语言简洁,力求形象。(2)时间不超过1分钟。(提示:从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角度。)第一、二次养猫: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第一次:花白猫(1—2)第二次:小黄猫(3—14)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更有趣,更加活泼宠物宠物病死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第三次:丑猫(15—34)被我打伤致死遭人遗弃,拾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品味语言和感情。活动二品读猫第一只猫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将第一只猫刚来的时候的形态比喻成“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小猫的可爱,表达了“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②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抒情: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于第一只猫的离去,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二只猫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动作描写:具体写第二只猫的性情和本领——“乱跑”“爬树”“捉蝴蝶”,突出猫的“活泼”,为下文猫的丢失埋下了伏笔。②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③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富有情趣可爱活泼本领之大令人意外对于第二只猫的失去,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第三只猫赏读17—29段,进行一场法庭审判。芙蓉鸟被害案案发现场情况: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2.案发后的表现:3.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第三只猫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五、案件真凶: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3.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1.作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以貌取人、对弱势群体的偏见……难过、愧疚、自责提示:找出这一部分表达“我”心情的词语,品味作者的感情。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只黑猫冤案《猫》是郑振铎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感情。活动三悟生活我想说: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艺术特色1.情节曲折,层层推进。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亡失——复得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巧设伏笔。作品首尾的呼应和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衔接呼应的手法是,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篇首。三个故事之间都安排有过渡段,承上启下,贯通弥合。伏笔设置更加巧妙,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路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所有的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单个故事之间的相关情节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浑然一体,天衣无缝。3.抓住特征,描写逼真。作者写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对于三只猫的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几只猫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历历如在眼前,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善于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特征,捕捉住了每只猫的独特的细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略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语气轻微,主要出于对三妹的“安慰”,而对于猫的死并不太在意。第二句说明“我”对第二只猫的丢失很难过,在内容上是对前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层递性很强。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第三只猫虽然在外形、性情和家中地位上都不如前两只猫,但由于“我”的“妄下断语”和错误判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的心中万分愧疚和悔恨,而第三只猫的死,更加深了“我”的懊悔之情。因此,作者“更难过得多”。我对自己冤枉了猫很自责,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显然,“我”的难过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猫。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1.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猫毛色的漂亮和它的活泼、可爱,进而表现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2.比喻。“亲爱的同伴”说明小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大家和猫的关系亲密无间。3.拟人。这是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枉它而感到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4.比喻。一想到猫的弱小和它遭受的冤屈,“我”就感受到自己的偏见、粗暴,并为此而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内疚。尊重生命,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