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实施方案(讨论稿)根据县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要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产业布局一体化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筑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三次产业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任务目标近期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41:25:3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0家;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50%和70%。--农业:农业增加值达到4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以上。中期目标(2011年-2015年)。全县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人均GDP9000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4:44:32,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80家;形成2个以上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和20个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60%和80%。--农业:农业增加值达到5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远期目标:(2016年-2020年)。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业发展互通融合,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工作重点(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壮大化工、酿造、医药、食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皮革加工、农畜牧产品加工八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县城大力建设县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在杨桥、鲖城、庙岔布局三个次级产业园,在宋集、长官、单桥、瓦店、滑集布置五个工业集中区。快速膨胀界临淮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工业经济走廊经济总量,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1、加快各类园区和基地设施建设。快速提升园区和基地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推进项目、资金、产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集聚度,到2015年“一园一带十一区十一基地”建成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0%。积极实施“工业发展十百千工程”,即力争2-3年内实现上亿元企业10个,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00家,成长性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县工业园区:以创建一流省级开发区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农畜牧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到2015年,县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含临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8亿元以上;到2020年,建成工业园区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增加值5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快长官等十一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因地制宜,立足乡镇现有产业基础,按照适当集中、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突出特色的要求,抓好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产业布局,着力把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成特色产业集中区、民营经济培育区、城镇发展带动区。高新技术产业带:积极培育县城至宋集的工业经济走廊,依托便捷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在城关、单桥、长官、杨小街、宋集等地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引导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道靓丽的工业风景带。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把握国家要求化工企业必须向化工园区集中的契机,创新基地运作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建成以尿素和复合肥等农用化肥产品为龙头,中间体化工产品、医药化工产品为重点,以甲醇、双氧水等精细化工生产用原料为主导,同时发展高分子化工、基础化工的化工产业园。2015年,化工产业基地建成面积达到10000亩,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以上。酿造基地:重点培育“文王贡酒”品牌,依托文王公司整合县内白酒生产企业,推进企业重组,组建强势企业集团。到2015年,力争“文王贡酒”牌曲酒生产规模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小麦精深加工基地。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培育文王、金禾、金谷、方全、六和、家家福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突出专用面粉、工业化主食及速冻方便食品等三个发展重点,推广小麦加工高端面粉联产小麦谷朊粉、淀粉及其生物转化制品、DDG饲料的技术应用,显著提高小麦的高值化加工水平;开发适销对路的多种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挂面、方便面、速冻面团、冷冻面、鲜切面、调理快餐面等产品;鼓励骨干面粉企业与粮食储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油脂精深加工基地。以S102线经济走廊为纽带,重点培育杨桥宝鼎、文彩麻油、白庙茂隆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杨桥、白庙、关庙等乡镇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植物油低温冷榨制油新技术,开发生产优质精炼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调和油、专用油和营养保健油;加强油脂制品科技创新和油脚、饼粕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肉制品精深加工基地。以食品工业园和瓦店山羊市场为依托,重点培育山羊集团、永洁肉类公司、城关华兴冷冻厂、贯兴冷冻厂、翠芳养殖公司、韦寨家禽养殖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增加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通过HACCP、GMP等认证,实现肉制品的洁净化加工和安全可追溯;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注重畜禽皮、毛、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饲料加工基地。在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的同时,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山羊集团、六和公司、守红公司、二喜公司等饲料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饲料工业,鼓励开发桔杆青储生物饲料和新的饲料添加剂,重点扶持氨基酸、维生素、磷酸氢钙和酶制剂的生产,加快发展混合料、浓缩料,开发非常规饲料和特种动物饲料。脱水蔬菜加工基地:加快县工业园区、牛庄、单桥、高塘、韦寨等五大蔬菜生产加工区建设,积极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食用菌等,开发多维蔬菜汁、天然蔬菜粉、微波净菜食品。到2015年,脱水蔬菜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中药材加工基地:加强谭棚、牛庄、长官、城关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品牌化种植的集中度,形成药材生产-药材加工-中成药产品链,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工业化进程。稳步发展中药饮片,鼓励开发配方颗粒、小包装饮片、浸膏和高纯度提取物。鼓励利用地道药材开发新药及保健品和药膳、药浴、药物化妆品等。重点培育永生堂药业、德济堂药业、长官久发实业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木材加工基地:依托界临淮公路两侧多年经营木材的市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杨树胶合板、刨花板、和拼接板生产。积极开发、推广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大力开发研制新型家具,生产适销对路的高中低档家具。重点扶持强森木业、宏祥木业等企业做大做强。三粉加工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粉加工业,即粉面、粉丝、粉渣的系列开发,创出名牌,打出特色,延伸链条,走产业化道路。重点培育和发展壮大巨洲紫甘薯开发公司、韦寨三粉加工市场。皮革深加工基地:切实发挥鲖城制革工业园的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庙岔、姜寨制革业的发展,膨胀制革业规模,使产品由初级加工向成品革、鞋、服装等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独具临泉地方特色的行业。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基地:重点实施守红公司沼气发电、谭棚食用菌有限公司循环经济,鲖城二喜养殖场沼气综合利用等项目。重点实施临泉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T生物可显性粉剂、安徽文王酿酒公司5万吨/年燃料酒精、2万吨/年酒糟蛋白饲料、500吨/年氨基甲酸乙脂等项目。2、壮大产业集群。坚持以产业链延伸拓展为主线,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集中精力,加快培育脱水蔬菜、农畜牧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到2020年,脱水蔬菜、农畜牧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四大产业集群都达到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规模。3、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把培育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放在突出位置,每年选择20家左右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好、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在企业用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相关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推动临化公司争取在2-3年内成功上市。到2015年,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0家。4、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十二五”期间,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比例不低于3%。严格执行新上工业项目环评前置审批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大现有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实行达标排放。(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走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道路。1、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启动“沪皖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以沪皖台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加强与台湾、上海等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示范园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现代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在园区实现“三集中、三提高”的目标,即土地集中、产业集中、新农村建设集中,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出台推进集体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和市场建设。做好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办发证等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合作社等组织,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引导和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经营。2010年,每个乡镇至少要新增流转土地500亩以上(试点镇不少于1000亩)。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2015年,全县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要占耕地总面积的30%,规模化经营产值要占农业总产值的50%。2、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到2015年,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5家。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产业优势,在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批高起点、有特色,以休闲、观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每年引进并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力度,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作用,完善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制度,以标准指导和规范农民的种植、养殖行为。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加快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扩大“阳光工程”培训规模,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大力创建品牌农业。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坚持办好蔬博会。“十一五”期间争创省级名牌产品不少于5个,“十二五”期间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不少于2个,省级名牌产品不少于10个。5、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组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形成“市场+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农信息服务水平。(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拓领域、扩规模、优结构、强功能,大力发展旅游、物流、商贸、金融、中介咨询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1、加快旅游业发展。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打造文化名县、旅游产业县文件,制定政策,扶持激励旅游产业的发展。挖崛历史文化,修缮历史古迹,弘扬谭笔、山羊文化,传承肘阁、抬阁、民间杂技艺术,做大做强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