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朋友?古人说朋友1、金兰之好—情谊契合,亲如兄弟。2、君子之交—源于互相宽怀的理解。3、患难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4、酒酒之交—吃喝而结交的朋友。5、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6、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7、患难之交-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8、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9、知音之交—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体会一下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解题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翻译课文•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炊烟袅袅清风明月;春雨白雪;芳草杨柳;徐徐绵绵萋萋皎皎皑皑依依清风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白雪皑皑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志在,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些空虚、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琴声所吸引,来到了岸边。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前两个是;擅长善于后两个是:好啊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教学设计•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揭题导入•播放《朋友》激发兴趣导入,上课之前让我们来一起感受音乐。听完歌之后让我们来一起聊聊有关朋友的话题。•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朋友,加以点拨。体会一下古人和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古人说朋友说说9个之交重点讲知音之交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再来听个故事出示高山流水成语故事讲故事(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之交)•听完故事我们来感受一下高山流水•[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二、初读课文•1.故事听了音乐也欣赏了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题什么意思举手回答•2.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好文言文的节奏(读完以后)我们来听听范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注意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3.请同学来示范读一读(夸奖)•[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三、读懂课文内容•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2人一组相互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弄懂课文的意思。•3.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4.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5.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6.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7.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9.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感情朗读此句。•引导理解知己:一个善听的子期,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前面两个是(擅长善于)后两个是(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义:那么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6.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7.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8.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9.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10.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五、深悟知音•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体会下子期的死给伯牙带来的惋惜和伤痛感受音乐(离别)•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六、作业:1、背诵课文。•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教学思考: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