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家作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解题•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写作背景•《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县,要经过雄溪辰溪等五溪。分析:这两句话写景兼写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蜀王杜宇•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分析:此二句抒情。寄心,让李白与明月融为一体,明月已成了李白的化身,形影相随送朋友,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西南边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之情,对当时官僚制度的厌恶,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思考:1、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2、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愁登飞来峰王安石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温故而知新写作背景•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唐)杜甫•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上的应天塔很高很高听说在上面可以听到天鸡报晓,看见太阳初升景色分析: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诗歌主题•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译文•清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从齐到鲁国都有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明昏截然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之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切的豪情和气慨《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者通过对大海壮丽景色的描写,表现了曹操宏伟的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之情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