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第11章 城乡规划卫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城乡规划卫生目录第一节:人居环境与城乡规划卫生第二节:城市规划卫生第三节:乡村规划卫生第四节: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01020304第一节人居环境与城乡规划卫生城乡,包括城市、村庄和集镇。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地域单元,是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居点。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形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城乡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和集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我国城乡科学合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乡规划的宗旨:•规划设计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一)人居环境构成人类系统居住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人居环境科学(scienceofhumansettlement)是以区域、城市、集镇、村庄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二)人居环境科学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使人类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生物圈内生存的多种条件的满足,即生态环境的满足,以及作为社会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多种需求的满足,即人文环境的满足。(三)人居环境建设目标生态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经济原则: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技术原则: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原则: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整体利益。文化原则: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四)人居环境建设原则第二节城市规划卫生CityPlanningSanitation城市生态系统(urbanecosystem)是在城市区域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人为性、不完整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等独特的个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是稀缺性与聚集性共存。一、城市问题与健康城市原因:聚集性与稀缺性共存的特征,即人口、文化、信息、建筑、交通高度密集,而城市中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稀缺。表现:废物堆积、人口密集导致的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浊、土地紧张等。(一)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废物堆积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空气污浊世界卫生组织为解决城市化给人类带来健康威胁而提出的全球性战略行动(二)健康城市(healthcity)健康城市健康城市(healthcity)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以健康为中心,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市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人类社会发展整体。健康城市指标:人群健康、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质量、家居与生活环境、社区作用及行动、生活方式及预防行为、保健福利以及环境卫生服务、教育、就业及产业、收入及家庭生活支出、地方经济、人口学统计等。生态城市(Biocity):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生态城市因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而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深圳:全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走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深圳的全新追求生态深圳生态深圳沈阳:工业城市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杭州:旅游城市德国海德堡:大学城不同的城市类型二、城乡规划卫生的原则和基础资料•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来实现。•城市规划卫生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和发展健康城市。(一)城乡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二)城乡规划卫生的基础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资料城市建设现状城市环境保护资料公共卫生资料三.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气候地形水土壤1.太阳辐射:辐射强度和日照率是确定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遮阳等设计的依据。2.风:风向、风速、风力等资料对城市的规划极为重要;多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是城市规划中决定工业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的最主要的依据。3.温度:影响建筑密度。4.降水量:城市小气候的改善、绿化、建筑物防潮和城市排水系统等问题,都需结合降水量考虑。气候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位置关系工业区的位置应该设置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者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地形坡度:太陡不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交通;太平坦则不利于排水;0.3%的坡度较合适。地形对风的影响→造成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因素过山气流山谷风城市风地形过山气流机械湍流谷风在不稳定条件下,风速较大时出现下沉现象,会使烟囱排放的烟气向下倾斜或下沉到地面。山谷风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土壤不能做居住用的土壤污染的土壤潮湿的土壤(1)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除口均应设在城市水源的下游(2)建立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3)利用湖泊等水域建成风景区水四、城市规模城市规模(citysize)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cityenvironmentalcapacity)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安全卫生要求前提下,在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可承受的容许限度。五.城市功能分区定义:城市功能分区是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用地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使之配置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城市用地分为:⑴居住用地;⑵公共设施用地;⑶工业用地;⑷仓储用地;⑸对外交通用地;⑹道路广场用地;⑺市政公用事业用地;⑻绿化用地。(1)城市一般设: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仓库区、对外交通区等(2)生活用地选择城市卫生条件最佳地段(3)工业区用地应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河流水源的下游(4)各功能区用地应留有发展余地(5)各功能区用地应同时选择1、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1)生活居住区的卫生学要求日照良好、环境清洁、保持适当人口密度、配置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2.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2)工业区的卫生学要求1.工业区设置在生活居住区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以及河流水源的下游。2.消耗能源多且污染严重的工厂设在远郊区。3.污染较轻的工厂设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内。4.污染轻微或无污染的工厂可设在居住区的独立地段内。5.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设在盆地或谷地。6.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7.工业区必须位于居住区的下游。•卫生防护带(sanitaryprotectivezone):又称卫生防护距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距离。卫生防护带。铁路设置:不应包围或分割城市,尽量不穿越市区。长途汽车站可设在市区边缘。港口的客运和货运码头应分开设置。飞机场应布置在郊区,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仓储区可分设在铁路、公路或码头附近。(3)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的卫生学要求可设大片绿地和防护林带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可设在远郊(4)郊区的卫生学要求六.居住区规划卫生居住区分为三级⑴居住区:3-5万人口;⑵居住小区:1-1.5万人口⑶住宅组团:0.1-0.3万人口居住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居住区规划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自然环境优良,注重自身和周边环境污染影响。方便居民生活,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和社会化服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留有发展余地,构思新颖,体现特色。居住区规划主要方式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可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影响,居住区可采取分散布置。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发展时,居住区可依托交通干线进行轴向布置。居住建筑基底面积(m2)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X100%2.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总建筑面积(m2)建筑用地面积(m2)1.容积率(%)=X100%3.居住区人口密度(一)居住区环境评价指标国家建委颁发《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居住建筑技术指标:1.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所占卧室、起居室等的面积):5平方米。2.住宅平面系数:52~54%。3.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人):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m2/人)=人均居住面积定额(m2/人)X100%居住建筑密度(%)X层数X平面系数近期:8-11,远期:12-19居住区人口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毛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净密度。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density)国外发达国家居住区400人/公顷北京市居住区800人/公顷香港住宅小区为2700人/公顷一些私人小区高达4000多人/公顷人口净密度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netresidentialdensity)•人口净密度的计算和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和居住建筑密度有关•人口净密度过高,人群密集,使传染病易于流行•居住建筑密度提高,影响住宅通风和日照(二)居住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综合考虑•住宅建筑群可采用多种布局形式•以人的需要为中心,创造亲切、宁静、安全的外部空间环境。(三)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类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与住宅楼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使用。•住宅组团:微型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约150m。•居住小区:满足日常性使用,服务半径约300m。•居住区:较完整的设施,服务半径约500m。•偶然性使用的公共建筑:可相对集中以形成文娱乐和商业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一般为约1000m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七.城市绿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人均绿地指标≥9.0m2∕人(其中公共绿地≥7.0m2∕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分别为:•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不少于1m2∕人,居住区不少于1.5m2∕人。1.调节和改善小气候2.净化空气,降低噪声3.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一)绿化的卫生学意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整体原则均匀分布原则自然原则地方性原则(三)绿地布置八.城市环境噪声1.城市噪声的来源(1).交通噪声(2).社会噪声(3).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2.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1)A声级(2)等效声级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