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初一历史第1页共12页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581年-907年)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P2-5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时),隋灭陈(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范围: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3)时间:605年起,隋炀帝时期(4)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连接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6)地位: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开创:①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确立(2)影响:①政治:a改变了中国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范围,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②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③历史: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维持1300多年。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实行暴政暴政表现: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屡次发动战争(三征辽东)(2)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于山东地区,使得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3)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身死江都(被部下杀死)比较秦隋两朝: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开创了统一的局面。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都修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都统治短暂,二世亡,亡于暴君暴政。第2课“贞观之治”P6-10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2)人物:李渊(唐高祖)(3)定都:长安。二、贞观之治:(1)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2)措施:①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②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a、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初一历史第2页共12页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e、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④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3)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朝,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他的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1)评价: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生产。(3)政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奠定基础。四、开元盛世(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2)原因(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政绩: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②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③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2)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业工艺水平最高,代表:蜀锦。②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陶器中集大成者唐三彩。③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3)商业方面: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二、民族关系友好见证:(1)吐蕃概况: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定都逻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2)文成公主入吐蕃:①背景: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②贡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工匠修建小昭寺,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③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金城公主入吐蕃:①背景: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提出和同一家。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三、唐朝的民族政策(1)背景: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2)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效果: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四、开放的社会风气表现:(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盛行一时。五、多彩的文学艺术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初一历史第3页共12页(1)唐朝是我国历史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被称为诗仙。②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唐朝时期书法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①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颜氏家庙碑》②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九成宫醴泉铭碑》(3)唐朝时期的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①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送子天王图》②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步辇图》(4)我国三大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中日交往1、遣唐使(1)目的: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概念: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遣唐使。(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鉴真东渡(1)概况:鉴真6次东渡日本,754年(唐玄宗时期)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中国的先进文化,并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二、中印交往---玄奘西行(1)概况: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求取真经。10多年后带回大量佛经;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宠幸杨贵妃。②社会矛盾尖锐。③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2)过程: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皇帝,即唐肃宗。于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被平定。(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中央无力控制藩镇。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2)起义概况: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后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3)影响: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1)政权:①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在唐亡后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②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太原的北汉。(2)本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时代特点: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更迭。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初一历史第4页共12页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4)发展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建立(1)北宋的建立:①时间:960年,②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③都城:开封宋太祖。(2)北宋统一:宋太祖及其继任者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①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2)中央: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①宰相之下设副丞相若干人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权利(3)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三、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2)措施:①宋太祖有意让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后续宋太宗也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形成。③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3)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浓厚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③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和党项族(1)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西夏的建立:11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二、辽与北宋的关系(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3)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战争遭失败,采取防御措施。(4)宋真宗时:a.澶州之战:辽军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威胁到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b.澶渊之盟:澶州大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c.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三、宋夏关系:①西夏攻宋②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族①生活地区: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②生活方式:游牧民族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初一历史第5页共12页(2)金的建立与统治①建立时间:1115②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③国号:大金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和北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2)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了南宋,定都临安,他就是宋高宗。三、南宋偏安(1)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2)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偏安江南一禺。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发展1.原因: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向湘西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棉花种植: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